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运动教案8篇

栏目: 运动教案

2024-10-12 08:47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运动教案”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车工试用期总结集锦

运动教案 篇1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洋务运动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自强”与“求富”。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第二目:洋务运动的评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二、说学情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充满好奇心,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但看待问题欠周到。掌握的知识有限,认识水平不高,而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

三、说教法

教法:阅读指导法、引导探究法(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通过教材和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引导探究法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学法:自由阅读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让学生大胆的参与课堂教学,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中,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而悟的目的。)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洋务派出现的历史背景,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和进步作用。(紧扣课标要求及教材,体现了基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结局的学习,反思强国之路的追求,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主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其目的虽然是为了维护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贯彻育人为本的思想,重视情感教育,体现思想性。)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概况即“自强”和“求富”

【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重点:如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人物、时间、内容等有效信息,运用多媒体的课件优势总结概括,为“洋务运动的评价”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本课难点: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首先,教师强调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其次,引导学生从事例中客观评价历史,在此强调学习方法,及学生的答题技巧。从难点来看,受学生认知特点的影响,不会运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辨证看待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把具体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

(一)激情导入

牙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伴随着一次次的战败求和,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清朝已经千疮百孔,遍体鳞伤,统治岌岌可危。中国的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和救国之路。如果你是当时的爱国人士,你认为造成清朝现状如此惨烈的的原因是什么?在哪些方面不及?你会怎么做?

(激情导入,容易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出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既受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内又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思考中国的那些方面不及,以引出中国的近代化,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的新出路。并为情感目标的实现做铺垫。从而引出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二)前置作业展示,重点教师点拨指导

洋务运动的概况

1.背景:第二次牙片战争后,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从19世纪______~_______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3.代表人物:在中央是________,在地方主要是______、李鸿章、左宗棠和___    __、         。这些官员被称为“______派”。

4.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________________,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_____            ___。

5. 口号:前期是_______,后期是________。

6.主要内容(1)洋务运动前期以“________”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以“________”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________和________三支近代海军。

(4)洋务派还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其中1862年成立的_ _______ 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还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结果:甲午战争中,________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这目是本课的重点,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问题的设置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铺垫,步步推进的原则,既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洋务运动的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____________。

2.主观目的: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____________,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_______________,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_____         ___。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____   ___          ____的产生影响和发展起了_          ____作用,为中国的___                    ___开辟了道路。

(这目是教学难点,通过史实来认识其积极性,从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企业的史实认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二是通过材料分析失败的原因来认识其局限性,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布新不除旧,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肯定会失败。)

(三)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及知识链接,请解释什么是近代化?什么是洋务?什么是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

2、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先后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但历史证明,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阅读课本及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洋务运动期间,雇用洋匠。他们大都挟技居奇,刻意延长工期,唯利是图;核心技术独立完成,回避中国工匠。

材料二:洋务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支持顽固派,用来制约洋务派。

材料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

答案: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清朝内部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3、有人认为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采取的所谓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布新而不除旧,仅将西方现代科技嫁接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非但不想触动封建制度,反而以维护其存在为目的,这就注定了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洋务运动虽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它毕竟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它的思想和实践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先进的,对此我们应予充分肯定。

七、说课后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史的重要内容,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更注重能力培养,,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评价,了解历史。教会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法来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评价。

通过讲课,我认为自己思路基本清晰,这跟课下认真备课是分不开的;在讲课时出示一些图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本次讲课通过结合课本材料来分析,培养学生作材料题的能力,感觉学生在这一块掌握的不是太理想,但毕竟是八年级,接触材料分析还很少,以后我会在这方面大大加强。

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归纳历史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更起到学史明智的作用。

因此,方法比结论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掌握知识的结果,而且更应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掌握史实,在对史实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实事求是的观念和研究认识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为其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运动教案 篇2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同学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流程以及教学反思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一)分析教材

《维新变法运动》是的内容,属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一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之道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的政治思想传统,同时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良好的思想启蒙作用。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黄牧航老师: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应具体可行。所以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5分钟内以书面形式列举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和至少3项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分析得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3、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认识到维新变法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本次授课对象是佛山市第十一中学初二6班的学生

二、学情分析:

该班属于平行班,所以学生的学业水平参差不齐,想读书的人不多,厌学的人却不少。如何让学优生吃抱,学困生吃到,是一个挑战。该班学生思维活跃,针对部分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让他们表演,讨论,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对那些学困生,可以随时出一道简单题目来要求回答,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引起学生的自我重视。

根据教材与学情分析,结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遵循“因学定教”的基本原则,设置了以下的重难点和突破方法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学

(四)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突破方法是谈话引导法和表格比较法:比如本课将把维新变法的内容分为“去旧”和“革新”两个方面,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难点:如何客观认识维新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这里是发现教学法来突破。这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他主张教学要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主动发现,养成发现学习的习惯。教师会从旁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

总结起来本节课采用了的教法是谈话引导法、表格比较法、创设情境法。学法是小组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三、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2分钟):使用倒叙法,灵活处理教材,把谭嗣同就义的内容先抛出来,并提问清政府为什么要杀害他,自然过度到新课。

设计意图:提问式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一子目: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共5分钟)

“公车上书”是怎么一回事,提问同学们,假如你是1300多名举人中的一人,你会在联合上书中签名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结果怎样,影响如何?引导学生看书,按照提问一一找到答案,重点在影响。根据课标要求,知道“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就可以了。

接着老师将结合小字部分,对康、梁进行简单介绍。(2分钟)

在课堂上老师会运用到以下的过渡:“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是怎样面对现实?是就此沉沦还是为变法运动更加努力的工作?进而过渡到

子目二:警世洪钟《天演论》——推动运动发展(7分钟),学生看书,分小组小组讨论老师提供的资料,得出维新派积极的进行变法运动,归纳其宣传工作。

设计意图:营造变法氛围,把学生带入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一:严复《天演论》的观点为什么能够推动维新运动的发展?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教师做适当的指导,重点强调严复在《天演论》中主要观点和进步影响。

通过学生完成简单的填空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标要求:在知识能力方面,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这一设计体现了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学习康有为、严复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

过渡设问:变法的序幕已拉开,准备工作已做好,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呢?

设计目的:初中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分散较快,要不断创设一些问题来激发学习的激情。

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快速切入下一个子目。

子目三: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和结局(18分钟)

引导学生看课本导言部分内容,结合老师提供的时局图和课后材料阅读题,分析出当时的国情,迫使光绪帝决心变法,救亡图存。(3分钟)

对学生的回答给于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结合史实学习历史,通过材料了解历史,辅助学习,史料结合,增强史实的可靠性。

紧扣中考题型,锻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比一比,赛一赛:按照分类法,归纳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5分钟)

教师事先准备好表格,引导学生在课本和辩论的基础上解决本课的重点。

设计意图:表格比较法,使各知识点一目了然。维新变法运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分别运用了历史再现法,分组辩论法,表格比较法等加以突出,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对维新变法的背景经过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将由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学生根据变法的内容和张之洞总结的维新变法失败原因。老师将班里同学分为3个组,分别代表:雄心壮志准备入仕途的书生、俸禄高工作量少的官员、慈禧太后谈谈他们对变法主张的看法。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能突显其教学生动性与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辩证客观地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变法会遭到顽固派的反对。

在学生对变法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将引导学生归纳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顽固势力与维新派的实力对比表

在此运用表格将知识网络化,能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互问互答”(5)这环节教师会提供维新变法的教育成果,如强学会、万木草堂和京师大学堂等以及提供若干种观点,老师先向同学提问对于以上观点你有什么想法或是问题。这里采用决斗方式“石头剪刀布”让学生互问互答。旨在让学生经过这环节明白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互问互答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在“互问”的过程中,学生变成“系铃人”,自己发现问题,将疑问之“铃”系成一串;在“互答”的过程中,他们又当了一回“解铃人”,通过交流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解开一串串的疑问之“铃”。学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系铃”和“解铃”中体验成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质量。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到抽象概念比较多,通过发现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主探索习得知识。

课堂设计中规中矩可以说是本课设计的不足,但也因为以教师的引导为主的教学是比较可行和高效的教学,能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运动教案 篇3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上空的大气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它们有的称为季风带,有的称为大气环流,它们按照不同的时间和形式影响着大气的表现。以下是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

4. 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知识整合、梳理,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 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活动中感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解决学习的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恒心和学习毅力 。

【教材内容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本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选用了三个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热状况(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第一部分“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③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辐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⑤ 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活动”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利用大气保温和削弱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第二部分“热力环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①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③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活动”通过实验,形成热力环流过程的感性认识。“活动 2”是利用原理,分析自然现象。第三部分 “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②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③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活动”是风形成的具体知识应用。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 引入 ] 我们打开窗户,有时会感受到一阵阵风吹来,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大气运动是怎样发生和进行的?大气水平运动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讨相关的问题。

[ 板书 ]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自主梳理知识 建构知识体系

[ 学生活动 ]

1. 自主学习: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学: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要受到大气什么样的影响?地面增温后又以什么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从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大气受热过程有什么重要性?

梳理知识:学生自己完成大气受热过程先后顺序的梳理,要求能够对照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用知识框图形式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对知识重新整合与梳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

3. 成果交流与展示: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实物投影展示知识框示意图

[ 教师指导 ]

1. 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有吸收和反射。

2. 说明太阳辐射被称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被称为长波辐射。

3. 读太阳辐射各种波长范围图,分析:

( 1 )太阳辐射的主要电磁波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

( 2 )太阳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50 % ,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较少。

直接的热源 ”

(扫除知识障碍,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强调重点结论)

[ 学生活动 ]完成 P30 活动题(学生自主完成)

[ 参考答案 ]

( 1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

( 2 )月球上没有大气,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热量散失很快,温度迅速下降;地球上有大气,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和吸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不致上升太高。夜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使地面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保留在大气中,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很少。更重要的是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变化比较缓和。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二、实验活动 实现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先进行“活动”,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实验。

(教师做好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考虑容易获取,如冰块可以用雪糕代替等,实验步骤尽可能具有操作性。教师应该预先进行试验,以确保实验成功。)

概括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实验,形成热力环流过程的感性认识,强调发现学习。)

师:这种现象会不会发生在自然界中呢?在自然界中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板书 ]二、热力环流

1.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 板图 ] 引导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 B 、 C 三地受热均匀时,等压面与地面平行,高度越高,气压越低,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的运动。

( C 冷却,空气出现上升和下降运动,使得空气密度变化,引起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差异。等压面发生弯曲变形。

(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上空和近地面都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构成热力环流。

[ 板书 ] 2.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 学生梳理知识 ] 引导学生用知识框图形式示意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 成果展示 ]

太阳辐射地区不均 ——> 地区间冷热不均 ——> 空气上升或下沉 ——>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 空气水平运动(风)(构成了热力环流)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师: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陆地与海洋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下面我们来完成陆地与海洋之间热力环流。

[ 学生活动 ] 由学生根据教材 P33 内容,自主解决。

[ 参考答案 ]

( 1 )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夜间情况相反。图 2.4A :陆 —— 低,海 —— 高;图 2.4B :陆 —— 高,海 —— 低

( 2 )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 3 )(略)

( 4 )白天海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陆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用生活中可见的地理现象进一步理解、验证理性知识,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画图析图,整合迁移和发现知识

[ 板书 ]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热力环流中包括空气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空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从前面所了解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来看,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 学生活动 ] 在板图上解释水平气压梯度、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师: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注意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水平” 两字,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比较的。风是水平运动,地球又在自转运动,你又联想到什么呢?(地转偏向力)

[ 学生活动 ] 引导学生在板图中分析大气运动受力与风向的关系。

1.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针对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板图能够分析风的动态形成过程,依然是有效的。同时分析中要注意与物理学科力学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

[ 学生活动 ] 完成 P35 活动题。

[ 教师指导 ]

第( 1 )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同一图中等压线密集 — 气压梯度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 — 气压梯度小,风力小。

( 2 )(实物)投影学生画出的风向。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指导和纠正,并说明风向的定义。(指导学生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运用,同时使学生在使用中有新的发现)

【 评析 】: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教学设计中注意了这一要求,开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梳理知识,学生的实验活动、学生的画图析图,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探究和发现,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性认识和体验,并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学会知识迁移和延伸。教学设计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建立起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本设计还强调了体验性学习,强调了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是学生在学习中情感体验。

资料宝库 城市热岛环流

由于城市中工厂、家庭和机动车辆的热量排放,以及城市建筑物高而密集的原因,使城市和附近的地区相比,气温偏高, 城市好象一个温暖的岛屿,在气象上称之为 “ 城市热岛 ” 。 据观测,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可使市区的年平均温度比郊区高 0.5 -1.0 ℃ 。 如北京为 9 ℃ ( 1966 年 2 月 22 日 ) ,上海为 6.8 ℃ ( 1979 年 11 月 13 日 )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成为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效应会产生许多危害: ① 城市热岛效应会加重空气污染。由于城市 “ 热岛 ” 与周围郊区存在高低温差,市区的热空气往上升,郊区的冷空气吹向市区,以填补热空气上升后形成的空缺,而上升后的热空气受到高层建筑的阻挡,很难吹向郊区,这样,在城市和郊区之间的风向总是由郊区吹向城市的,因此,城市上空的污染物难以通过正常的空气流动扩 散出去,使城市终日笼罩在一个大 “ 尘罩 ” 下,空气污染就更加严重了。 ② 城市上空的冷热 气团相遇后,可能往上直冲 2000 多米,使来往的飞机上下颠簸,摇摇欲坠。这种气团还是产生龙卷风的温床。 ③ 郊区的水汽在夜间通过冷却后,降落在地面上,便形成了露珠。而市区的水汽则和烟尘结合,凝结成雾,笼罩在城市上空,若遇阳光明媚的日子,极易产生化学烟雾。

城市绿化、水面和城市风是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因素。通过增加城市绿地,改善城市下垫面的热特性,是消减城市热岛效应有效和切实可行的途径。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绿化的总体水平,是削减城市热岛效应的关键措施。

绿洲气候——冷岛效应

观测结果表明,绿洲农田上不同高度层的气温,昼夜均比附近的戈壁显著要低,最高气温甚至可低 30 ℃ 左右,蒸发量约小一半。这说明绿洲在夏季相对于周围环境 ( 戈壁或沙漠 ) 是一个冷源和湿源,即相对独立的“冷岛”。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戈壁沙漠较绿洲的比热小,在阳光照射下地面增温比绿洲快得多,戈壁沙漠上空被加热的暖空气,通过局地环流作用输送到绿洲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使下层冷空气以保持稳定,于是形成了一个比较凉爽、湿润的小气候。这种特殊的气象效应,称为绿洲的“冷岛效应”。

绿洲上空的这种效应,使湍流发展较弱,抑制了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对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绿洲节约水源、种草种树和发展农业,是很有利的。

运动教案 篇4

说教材(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纲要》要求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结合我班幼儿的绘画的特点对于静态的人物的形象掌握的很好,但缺乏对人物动态形象表现欠缺。因此我选择《我爱运动》来进行教学,通过活动让他们了解更多的运动过程中人物的动态动作的变化和激发他们爱运动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出不同形状的人物画。

2.了解孩子的经历,并鼓励他们画出不同的锻炼方法。

三。通过活动,激发孩子对体育的热爱,喜欢体育锻炼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和探索不同动态时人物结构变化,注意协调性,并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一个常见的活动场面,适当加以少量背景,突出人物不同的动态。

(四)活动准备

在开展这个活动前,幼儿的前期的经验是关键,我打算通过一些**和**让幼儿了解更多的运动项目,以及和运动有关的场所,丰富幼儿的经验。

说教法在实践中学会人体结构变化规律,并能用画出动态的人物的动作1、注重实践活动,让孩子自己通过观察,自己亲身体验人物不同的动态。2每个阶段都设置问题,关注孩子的接受程度,激发学生的自学和总结,理解新知识。三。小组教学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4实践与教学相结合能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5通过动作和绘画的动态,培养孩子们对运动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1、由信不信游戏环节导入,吸引兴幼儿趣,由幼儿做动作,幼儿亲身感受的各种动态,在游戏过程中分析动态规律,和注意事项(如强调两肩在一条轴线上,胯骨在一条轴线上,头和四肢的关系)完成拼摆。2尽量分组练习,小组内互相帮助,完成不同动作的摆锤动作。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问题,应该通过练习摆动动作来解决。

3、小挑战,老师给出动作名称,组内一名同学完成拼摆纸条,其他同学可以给摆出动作协助,组别间给出点评意见。4、实践练习。5让孩子们自己学习课本。除了用拼字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表现动态字符,从而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第二课:1。继续,完成上一课的问题。除了用拼图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动态,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呢?通过自学和总结这种表达方法,有些像剪影一样,是利用阴影的方法来表现动态的性格。

2你是否欣赏各种运动方法所代表的人物的运动,并证实它们符合运动规律?如何表达它,在准确描绘创作中的动态人物时,要注意**的构图,以匹配适当的背景。三。你想呈现什么样的动态或场景?

而做动作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哪些问题。(有问题时可借助拼摆法相互研究,注意两肩在一条轴线上,胯骨在一条轴线上)4、实际操作:用不同的线条方法表现生活中常见的运动场景。

5点评:健康回顾,重点关注动态表现、手臂和腿部位置以及整体协调性,并提出改进建议。6、总结。

谈收获?同学们都能用纸条拼摆法和画影子的方法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运动可以增进我们的身体健康,舒缓紧张情绪,希望同学们热爱生活多运动,并留意观察人物不同的动态特点,并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记录你们的运动生活分享你们的喜悦。

运动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运动能使身体健康发育;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孩子天生好动,而现在的孩子却往往缺乏运动,为调动孩子们的运动兴趣,让孩子们知道运动的作用,因此生成了本节课《我爱做运动》。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做运动的兴趣。

2、 学会几种运动方式。

3、 了解运动时的安全事项,提高自我保护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几种运动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播放轻快的音乐,与幼儿一起做舒展筋骨的动作,请幼儿说说感受。

二、 观看课件,学习几种运动方式。

提问:

1、小朋友在做什么运动?(赛跑、跳障碍、爬攀登、走平衡木)

2、你做过这些运动吗?

3、你最喜欢做什么运动?

4、这项运动是怎么玩的?

5、做运动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运动有许多种,经常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少生病,少打针。

三、请幼儿模仿一项运动的动作,让其他幼儿猜是什么运动。

四、放音乐,教师随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做不同的运动,边做边纠正个别幼儿动作。

五、讨论:做运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

六、结束活动

运动教案 篇6

我选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1课《春》。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地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想象。《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特有景象,并感受到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它在选材和谋篇上紧紧扣住春天的特征,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是有其道理的。由《春》开始,继而学习后面的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1)知识目标:

A、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B、学习作者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写。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B、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C、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我在这里确定以上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并重的教学理念。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时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的感受,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主要是采用是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宋代朱熹曾经精辟地阐述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近,熟读而精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道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PPT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配乐带。

1、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看到什么景物?这是什么季节?

1、教师配乐背诵《春》,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并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3、合作、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生字词。

4、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哪几幅图?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同学们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三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分别展示这几幅图的课件。

6、请同学们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学生认真听背诵。

2、学生自由读,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3、学生纷纷说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释疑。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5、学生合作交流,最后推荐代表回答。看课件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学生快速看书并归纳回答,作好笔记。

1、因为这篇散文要求学生背诵,老师一开始就能熟练而有感情地背诵能使学生喜欢,并也用心去完成。

2、对生字词的理解是靠学生自主学习,互助解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的能力。

1、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老师可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可否将“粉的像霞”一句放在前,因为杏花在桃花前开?

1、学生纷纷去试着读,并选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2、学生讨论,大胆质疑。

1、让学生去发现问题。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来说这课你学到些什么?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或“……像……”等句式。不用这些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也行。

3、本文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描绘《春》的佳作,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绘春的诗文呢?说出来我们共享吧!

1、学生说。(可能学生会说出描写的作用、写作特点、修辞的运用、语言的特点等)

2、学生先写在笔记本上再说。

3、学生说出有关描绘春的诗文。(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

1、由读到说,把知识内化。

1、学生小结,老师补充。明确:本文作者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优美的语言。

2、作业:①摘抄好词好句。②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③搜集有关朱自清的名篇及描绘春的诗文,抄在笔记本上。

学生从文章内容、艺术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归纳小结,教师整合、补充,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

1、教给学生归纳课文的方法。

2、培养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运动教案 篇7

康有为再次上书;康、梁组织保国会;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成败得失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掌握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康、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努力向先进的西方学习,要求维新变法。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戊戌政变过程的教学,以维新志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为榜样,培养学生爱国救国的意识和优秀品德。

“百日维新”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首先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的历史意义,主要围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来设问。然后指导学生回答书上的思考题。从而得出变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百日维新是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奔走呼号,努力奋争的结果,集中体现了维新派的变法的具体要求,是学习和认识这场变法运动的重点。变法虽然失败,但其进步性、积极作用不可抹煞。了解这一内容,可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曲折复杂性,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对历史意义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这场运动的进步性,同时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这一目教师只要讲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了宣传和筹划变法,康有为、梁启超在光绪帝的支持下,组织保国会即可。

对的评价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初中学生比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的性质、作用,或给学生提供思路。失败原因中涉及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脱离群众等特点的认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封建顽固势力为什么要反对变法,然后按照书上的材料讲清政变的经过,指出戊戌政变标志着的失败。书中戊戌六君子的事迹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并播放教学课件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谭嗣同等爱国志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就为什么会失败,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由教师加以归纳概括。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公车上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18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不久,光绪帝召见康有为,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开始变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运动教案 篇8

在接到李老师上课通知的那会儿,我就在思考选择上哪一课的问题。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决定了该课题。一是考虑到学生的进度,二是对我本身对文艺复兴有点兴趣,以前上该课内容的时候,有些想法,想通过一种比较有新意的方式和角度诠释文艺复兴。下面,我简单介绍该课设计的思路和形成过程。

确定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标,很显然文艺复兴的解读是重点也是难点。也只有通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直接解读,才会更加理解或深刻的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最初的想法是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做几组欣赏对比,那会更加直观。无奈中世纪的作品并不多见,再由于时间的久远和中文翻译的原因,大多略显晦涩,并不利于学生解读。所以在后来的教学设计中,我只安排了一组美术作品的比较。其余全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诚如大家所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相当丰富的,所以我大量的工作就是在寻找和筛选我需要的具有典型性的、通俗性的文艺作品。比如:《草地上的圣母圣子》就是在我看阅了几十幅圣母和圣子后,最后留下来使用的。因为它蕴涵的人文精神特别具有代表性。

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从历史必修三的角度看,解读文艺复兴的人文内涵似乎就够了。但是这毕竟是历史课,非语文课。如何突出学科特色呢?我想,“解读文艺复兴背后的历史和文艺复兴与人类文明的进程”,那是历史的范畴和历史课的价值体现。

突出大历史观。对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分析,要站在人类文明史的高度进行诠释。我想,“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世界”,“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等等应该是该理念的体现。

自然生成历史与现实的切换。历史总是能给人启迪的,但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应该比较自然,不能太牵强;应该注重高远意义,甚至是发人深省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平平淡淡。这种高度和深度需要教师去把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优势和学识水平。

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该课在运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的时候,处理不慎就会“散”。所以我整体上设计了5个片段:“找寻曾经的辉煌”、“千年沉沦与初步唤醒”、“谁在呼唤——解读文艺复兴背后的历史”、“文艺复兴与人类文明”、“文艺复兴与我们”等。另外,采用了演绎归纳法的`教学方法,在每一个片段解析后,对文艺复兴的概念作阶段性的解读。以回应主题。

突出历史课堂的文学色彩。我们越来越发现,真正能打动人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有文化色彩和人文色彩的。历史课不应该是严肃、枯燥、干瘪的代名词,而是生动的、深刻的、鲜活的。历史的诠释有很多种,我们究竟该取哪一种?恐怕是我和我们历史教师可以思考的问题。

课后的反思:这堂课的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在文昌中学。学生素质很不错,整堂课学生一直被深深的吸引,思维也处于活动状态。但是,总的来说,这堂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教师在备课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都有一定的难度。

感谢给予了我鼓励的领导和教师,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 圆周运动教案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圆周运动教案,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尊敬的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本次说课我将分为六个部分。 一、教材...

  • 森林运动会的教案八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重要工具,老师在撰写教案课件时不能草率对待。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资源之一。接下来,请继续阅读,以探索关于“森林运动会的教案”相关内容的精华。为了方便日后阅读,建议将此链接保存下来!...

  • 2024幼儿中班运动教案五篇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 准备教案课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加生动。精选文章“幼儿中班运动教案”将为您展示更多有关知识和见解,希望您能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做出处理!...

  • 新文化运动教案合集15篇

    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新文化运动教案”这个话题。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完整。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为您带来愉悦的体验!...

  • 幼儿园运动教案精选11篇

    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要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实际教学中应对不足的情况,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来看看小编准备的这篇关于“幼儿园运动教案”的内容,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 最新运动会作文8篇

    如果你对“运动会作文”感兴趣推荐看看这篇网络文章。创作文章需要发挥出情感和思想的交集创作出有意义的艺术作品,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快地发现并解决思考中出现的问题。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写出来的作文肯定不一样。如果您想再次阅读此页请先将其收藏起来!...

  • 运动会致词(锦集8篇)

    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播器和传承者,在各种场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简要发言能够反映其综合能力、素质和水平。根据您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一篇题为“运动会致词”的文章,其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一定能够提供您所需的信息!...

  • 运动广播稿(精品8篇)

    在开始正式撰写之前,我们可以查阅一些有价值的范文,学习其中的写作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效率。但是,要想在短时间内写出高水平的范文,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熟悉题目要求:在着手写作之前,先仔细阅读并理解题目要求。明确自己需要写什么内容,抓住关键点。2. 确定大纲结构:在头脑中构思出整个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