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从先进对象的形成和内涵上来分,事迹可分为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先进事迹的材料和在一时因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先进事迹的材料。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管理心得论文范例8篇。
字辉梃,男,白族,共青团员,1996年9月生,云南云龙人,2016年3月入队,现任大理州消防救援支队云龙县诺邓消防救援站通讯员。
2021年5月21日晚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立即与其他参战指战员赶赴地震灾区进入战斗。救灾期间,字辉梃24小时待机,实时利用单兵图传、相机拍摄、回传现场视频及照片,在救灾和搭建救灾帐篷等任务的通信保障过程中,他严格按照规定按时使用北斗有源终端发送短报文和定位,别人在原地休整时,他还要对对讲机和通信装备充电维护,整理任务中收集的图片视频信息,统计任务数据。
虽然地震也波及到了自己家,家中房子出现许多裂痕,甚至有垮塌迹象,但是作为通讯员的他,深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依然还是坚持在救援灾区一直坚守岗位,和队友们一起冲锋在前线。
市发展改革委粮食物资储备和流通监管科科长张涛是一位还有1年就退休党龄32年的老党员,在“6.1”芦山地震发生后,他冲锋在前,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守初心、担使命、走在前、做表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的责任担当。
一是全力协调做好物资发运工作。第一时间联系市应急管理局确定发运物资品种、数量、到达点位,快速组织运输车辆和装车人员,指导物资装车、清点品种、数量,积极协调应急、交警等部门确保运输车辆快速抵达灾区。
二是精心做好物资发放。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2天2夜,快速将物资送达灾区。共组织发放帐篷1000顶、防潮垫8600张、棉被5000床、折叠床4300床、彩条布50包、应急灯1000个、场地照明灯7套、雨衣600件、雨鞋600双。做好省级物资联动调运工作,共接收补充帐篷1000顶、折叠床2000张棉被2000床,保障了灾区人民生活稳定。
三是全力做好发放物资质量监管工作。开展救灾物资质量监管培训和在库救灾物资质量检验扦样,及时跟踪发放物资质量状况。四是认真做好物资发放结算善后和救灾能力恢复工作。细致准确结算拨付相关费用,补充采应急物资和相关设施设备,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王仁雪,女,藏族,现年12岁,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在该班中任文娱委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平时的学习中,勤奋、刻苦、努力,成绩优秀,能歌善舞。
在5.12那场特大灾难到来后,各学校被迫停课,孩子们也没法继续上学,就在这时,王仁雪同他的邻居大哥哥杨云川把周围邻居22个孩子组织起来,在临时搭建的帐蓬里开始了自我学习之路,没有书桌板凳当;没有凳子坐地上,尽管这样,他们还合理的安排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各科的学习。而且还在大哥哥杨云川(中学生)的帮助下,学了一些英语单词及几句简单的问候语,临近“六.一”节时,他们还自编了一些文娱节目,“六.一”节那天,县委书记李洪勇一行到日隆镇看望孩子们,经过此“帐篷学校”听到里面孩子们的歌声、鼓掌声、欢笑声便走了进去看孩子们表演,其节目有:歌曲《美丽的家乡》,《献给妈妈的歌》……,舞蹈《让我们荡起双桨》、《小毛驴》……,小品《杀鸡宰鹅》等节目,表演长达一个多小时,过了一个特殊快乐的“六.一”节。
地震后能看到孩子们这种积极向上,不等不靠,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李书记非常感动,当场给他们发放了慰问品,学习用品,这所“帐篷学校”创办人杨云川由国家教育部授予救灾优秀学生称号,王仁雪被评为日隆小学抗震小英雄称号。
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充分发挥灾区人民的主体作用。从“5·12”山崩地裂的那一刻起,四川便进入了一个极为特殊而关键的时期。自强自立自救的精神与坚定坚强坚韧的意志相互激励,我们勇敢地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来,强忍悲痛,自救互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从灾难中学习,从灾难中汲取信心,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把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强大力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村民喊出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共同心声:“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带着泥土和草根的芳香,两条朴实无华的标语展现出灾区人民昂扬向上、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实干苦干的精神状态。
灾区人民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创造者。大灾之后的恢复重建,是一个原地起立的过程,是一个发展起跳的过程,既具有抗震救灾普适的共性,也具有从灾区实际出发的鲜明个性。抗震救灾的精神取向,应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行为和社会实践中得到张扬。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汶川大地震,震出了亿万国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震出了灾区人民的坚强意志,更激发了灾区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的创业精神、拼搏精神、英雄精神和科学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灾后恢复重建不仅要着眼于当下灾区急需恢复的基础设施和灾区群众急盼回归的日常生活,还要以长远的眼光、人性的视角、科学的举措,谋划灾区未来的持续发展。作为一场攻坚战,不能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总动员;作为一场持久战,不能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主创业。走进今日灾区,田坎上,河滩头,公路旁,到处可见自搭自建的过渡安置房,到处可见灾区群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的忙碌身影。废墟上站起的四川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都有一种共同愿望,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抓住恢复重建的机遇,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培植自我再生的造血功能。
两条标语——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山高水急的巴蜀大地培育了四川人民敢为人先、智慧包容、自强不息、坚韧奋进的人文精神,形成了四川人民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独特品格。在这次地震灾难中,四川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表现出无比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山垮了,路毁了,水断了,房塌了,粮没了,但灾区人民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吓倒。他们知道,危急时刻,生死关头,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不抛弃,不放弃”;“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从灾难中活下来的灾区人民更加懂得吃苦耐劳,更加懂得拼搏求生,更加懂得感恩图报。用灾区群众的话说:双手在,希望就在;脚踏实地,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两条标语——一种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精神。汶川地震灾难彰显四川人民的英雄本色:越是苦难越是坚强,越是苦难越是团结,越是苦难越是奋进。山摇地动间,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林浩从废墟上爬出来,奋力救出两个同学;三岁多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抱出来时,一个敬礼感动中国;埋在废墟下的女孩邓清清打着手电筒看书,这一幕感动世界——他们的原生态行为,传承着一种大无畏的“川军精神”。一个外国记者在绵竹灾区采访,亲眼看到失去房屋、家人和财产的.农民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认为“中国农民是人类的一座丰碑”。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这样一种不弯腰、不低头、不服输的英雄精神。
两条标语——一种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科学精神。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人生在世,要让自己的血肉之躯得以保存,更要用自己的双手做事。面对地震灾难,逝者已去,活下来的人不但要挺起脊梁,奋起工作,而且要努力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穿越灾难,重建家园,灾区人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更加懂得尊重科学,更加懂得求真务实。灾后恢复重建,任何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必须坚决杜绝。
张福彬同志讲政治、顾大局,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切实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扎实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巡查检查,督促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有力确保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连续4年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6·1”芦山地震发生后,迅速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了解掌握各县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电梯、压力容器等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受灾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陪同单位主要负责人连夜赶赴灾区,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开展安全检查,紧急完善印发《地震情况下特种设备应急指南》,指导帮助各县区局和使用单位开展震后特种设备应急处置,同时通过工作QQ群、微信群、朋友圈、企业群等发送,让受灾企业第一时间正确采取应急处置,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积极争取省局技术支持,派出2个专家组赴灾区开展隐患排查处置;协调市特检所成立2个技术小组驰援芦山、宝兴灾区的企业和住户小区,帮助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排查处置安全隐患,排查特种设备6234台套,有效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市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未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为灾后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市发展改革委粮食物资储备和流通监管科科长张涛是一位还有1年就退休党龄32年的老党员,在“6.1”芦山地震发生后,他冲锋在前,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守初心、担使命、走在前、做表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的责任担当。
一是全力协调做好物资发运工作。第一时间联系市应急管理局确定发运物资品种、数量、到达点位,快速组织运输车辆和装车人员,指导物资装车、清点品种、数量,积极协调应急、交警等部门确保运输车辆快速抵达灾区。
二是精心做好物资发放。在救灾一线连续奋战2天2夜,快速将物资送达灾区。共组织发放帐篷1000顶、防潮垫8600张、棉被5000床、折叠床4300床、彩条布50包、应急灯1000个、场地照明灯7套、雨衣600件、雨鞋600双。做好省级物资联动调运工作,共接收补充帐篷1000顶、折叠床2000张棉被2000床,保障了灾区人民生活稳定。
三是全力做好发放物资质量监管工作。开展救灾物资质量监管培训和在库救灾物资质量检验扦样,及时跟踪发放物资质量状况。四是认真做好物资发放结算善后和救灾能力恢复工作。细致准确结算拨付相关费用,补充采应急物资和相关设施设备,提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当年23岁的卢金川是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打井工人。1976年8月中旬,管理站接到通知,要求所有打井分队完成手上的工作之后,不要再接新活,全部回到水电管理站检修机器。之后卢金川才知道,唐山周边县里的农田水井已全被流沙淤满,郊区水电管理站打井队的工人们将组成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赶往唐山。因为唐山当地电力还未完全恢复,水电管理站让厂家专门加工了几台大马力柴油机,供打井使用。
8月20日前后,卢金川和石家庄郊区水电管理站的100余名工友带上7台钻机出发了。到达天津芦台时,卢金川才开始看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景象,但这种破坏也仅限于墙壁倒塌、路面裂缝。等到达天津市区,这些刚刚20岁出头的小伙子们彻底呆住了。虽然先前有心理准备,但谁都没有想到情况会这么严重:没有一座完好的楼房,断壁残垣,惨不忍睹。
绕过唐山到达滦南县,卢金川和工友们的心情才慢慢平复下来。由于农村都是平房,受灾程度远比市区轻。来不及休整,几位工人提出先去地里的水井查看一下,看是否可以维修。很快他们回来了,检查结果是水井全部被流沙填满,只能重新打井。
住宿还没安排好,作为7分队的机长,卢金川带头叫工人们开工。之前在石家庄打井时,井深基本上四五十米,但滦南县却要打一百米左右深。打井队实行三班倒,尽快加速施工进程。
一个星期后,卢金川的7分队打出了石家庄抗震救灾打井队的第一口井。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也许以下内容“汶川大地震观后感”合你胃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去奉化电影院观看《5·12汶川大地震》。由于裘老师在看之前,就对我们说看完电影后要写观后感。所以我看的...
笔者认为,作文是提升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最有效路径,把自己的思绪通过文字写出来,有助于读者澄清遇到的生活种种迷惑与困扰。开启作文之门,可以从平日里琐碎的小事开始,用文字反映真实的心境。那么,有哪些卓越的作文模板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指导呢?期望这篇文章能成为您寻找灵感的泉源。...
自然真的无情,竟然爆发了如此可怕的大地震。而地震来临时,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表露无疑。成片的房屋倒塌,道路通信中断,人则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本来他们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美好的生活的渴望,但是一刹那,一切都没有了,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句话,一句或是对未来的渴望,或是对人生命运的慨叹。生命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表...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范文能够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在这里,你不妨读读汶川大地震作文模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汶川大地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
撰写文章可以透露个人社会责任感与内心深度,其中运用的语调和表达方式让我们领悟生命意义的时空跨越。碍于能够打造精良文章的能力很美好,如欲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站!...
512汶川地震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场极其惨痛的地震灾害。无情的地震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让人们饱受痛苦和折磨。以下是励志的句子小编整理的关于“缅怀512汶川地震的句子”内容,欢迎阅读。
“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 ——温家宝向部队下达指示 “我不管你们怎样,我只要这10万群众脱险,这是命令!” ——温家宝听闻彭州10万群众被堵山中 “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
人唯一抵挡不了的就是时间跟自然灾害。只希望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大家都能够一生平安喜乐,不在遭受任何的大灾大难,希望以后的人生都是平平安安的。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2025汶川地震送给汶川人民的鼓励句子”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