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孔孟论学读后感
孔孟论学读后感(锦集3篇)
孔孟论学读后感(篇1)

《孔孟论学》读后感

《孔孟论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由汉代儒学大师刘向整理而成。这本书囊括了孔子及其学生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我读完这本书后,深受启发,对古代儒家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就来详细谈谈我的读后感。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主张“以仁爱人”,认为人的性情是善良的。他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人的德性和人格,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孔子提倡教育要有规范和方法,不能一刀切,要因材施教。这一观点对现代教育也有很大的启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和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孟子的思想让我对仁义道德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认为仁是人的“本性”和“天命”,但仁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善行,更应该是社会的价值准则。他提出了“兼爱”和“立人”的观点,认为人应该包容和关爱他人,并为人民谋利益,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启发了我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让我更加关注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从而更多地为他人和社会做贡献。

此外,书中关于君臣和家庭伦理的讨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强调君臣之间应该有忠诚和义务,君主应该以身作则,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同时,他也提出了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君主也应该向臣下学习和倾听他们的建议。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中,领导者都应该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同时也要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孔孟论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了解到了古代儒家学派的思想精髓。这些思想虽然诞生于古代,但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入了解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也对古代中国的思想传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本书也启发了我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让我更加关注公益和社会责任。我相信,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儒家思想,我们能够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更好的发展路径,并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

孔孟论学读后感(篇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先提出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意志来决定对他们的教育方法。

本文中,孔子的言论有四则,告诉了我们一些学习的道理:少年时的学习是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矗学与思要紧密结合,学习要勤奋,不耻下问;学习要坚持不懈,不得半途而废。有人曾讲过:少年时期学习,就像迎着初生的太阳走路;中年时期的学习

查看更多>>
孔孟读书名言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

4、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6、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不学礼,无以立。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8、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19、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20、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2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7、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8、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0、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31、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2、刚、毅、木讷,近仁。

33、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5、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36、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8、道不同,不相为谋。

39、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1、不迁怒,不贰过。

4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4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查看更多>>
孔孟的读书名言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朝闻道,夕死可矣。

7、巧言令色,鲜矣仁!

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0、尽信书,不如无书。

21、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0、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3、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7、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4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2、见得思义。

4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4、知者

查看更多>>
孔子孟子读书名言

1、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6、巧言令色,鲜矣仁!

17、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1、不怕学不会,只怕不肯钻。

2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4、学然后能行,思然后有得。

25、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9、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30、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2、欲得真学问,须下苦工夫。

33、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3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6、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37、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查看更多>>
孔孟论学读后感
孔孟论学读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孔孟论学读后感、精选孔孟论学读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