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

随着时间的流逝,总会有一部作品打动我们最初的心灵。当我读完这部作品后,我被作者描绘的场景所深深吸引,也开始思考了很多问题。我觉得写出读后感是最好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感受和想法。现在,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的有趣信息,我们精心准备了这一页的内容,真诚邀请您来浏览!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篇1】

一、社会契约的由来

在社会初创之时,人们为了某种利益而自愿结合在一起,以维护整个集体的共同利益,也就是共同体中每个人的利益。在这个共同体形成的时候,每个成员也就等同于以牺牲自己天然的自由而换取了在集体中的自由,也就等同于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的一切转让给了集体。这就相当于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分别与其他成员缔结了约定。而这个集体,就是社会;他们之间的约定,便是社会契约。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一卷“论社会公约”中谈到了社会公约形成的必要条件,以及社会公约存在的合理性基础:“然而人类既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结合并运用已有的力;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自存,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由一个唯一的动力把他们发动起来,并使他们共同协作。”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一集合的形成是自发的,而不是被迫的;是平等的,而不是专制的。每一个缔约者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卢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在这样一个集体中所获得的权利,既是集体的权利,也是自身所本应享有却让渡给集体的权利。社会契约的本质是人们为了生存而自发形成的集体所达成的约定。

二、主权在民和人民的力量

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人民的力量是贯穿本书的一条线索。人民是社会契约的缔结者,社会契约所组成的集体就是国家。人民有缔结约定的自由,自然而然地,也就有解除约定的自由。国家由于是人民让渡自己权力而形成的,那么国家的权力也就一定是人民的权利。从而只有人民本身才有权利去行使国家的权力,因为那本身就是人民自己的权利,只不过是由于社会契约,人民才将这些权力让渡给了国家而已。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第二卷·第六章“论法律”中这样谈到:“法律是意志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的统一。”由于社会契约的性质,法律只能由全体缔约者规定,这体现了法律意志的普遍性;而由于法律是全体缔约者所制定的,则它适用的对象从来不会是特定的

查看更多>>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想知道从哪些角度入手撰写读后感吗?当我们细细品味完作者所写的作品后,相信大家都会得到许多新的见解和知识。我们在读书时都写过读后感,因此根据您的需要,我们整理了“卢梭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读完本文您将会发现有许多有用的收获!

卢梭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篇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作者:丁岭杰

作者:江西南昌南昌大学330031

刊名:党史文苑(学术版)

英文刊名:literature on party building

年,卷(期):2010,(5)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卢梭.杨国政社会契约论 2004

2.卢梭社会契约论 1982

3.卢梭***经济学 196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

5.洪堡.冯兴远论国家的作用 199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979

7.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2007

8个。段小平代表制**2007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王辉.wang hui《社会契约论》中卢梭的"人民"教诲——《社会契约论》卷

一、卷二的解读-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

从physis和nomos以及theoria和praxis关系出发审视,可以看出,卢梭卷一和卷二中关于"人民"的概念是既有联系也有实质性差别的.卷一的"人民"是普遍的,它是任何政治体都具有的形式一致性.而卷二的"人民"是未缔结社会契约前的人民--"民族",是不同政治体相互划分敌友的依据,是一个共同体区别于另一个共同体的关键.

2.期刊**庄满满.林雪钦卢梭的理想社会——对《社会契约论》的文本分析-考试周刊2010(30)

是卢梭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卢梭关于理想社会两个角度的描写:社会契约的签订和**的成立,论述了卢梭笔下的理想社会实行的并不是直接民主制,而是民主贵族制.

3.学位**黄晓明论卢梭《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2007

卢梭(j.j.rousseau,1712-1778),是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者。他以新的平等观、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确立了自己在现代世界思想史上的突出地位。他设想人民通过订立新的契约方式,建立起一个保证个人自由与平等、充满民主和爱意的国家。

而这一契约的订立和运作是以法律的形式来表现和维系的,因此,法律思想在卢梭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卢梭在《社会契约

查看更多>>
爱弥儿卢梭读后感必备

探索“爱弥儿卢梭读后感”的秘密内容接下来请阅读。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书是我们的兴趣爱好,读好书则是我们的做人指南,我们在阅读作者的作品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智慧。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回味这样优秀的作品,不如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篇读后感。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来阅读并参考本文!

爱弥儿卢梭读后感【篇1】

一直以来,卢梭最为世人熟悉的是他在启蒙时期所著的《社会契约论》,为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在教育界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儿》是一部哲理**,但是其中蕴含的无论是在任何时代看都具有先进意义的教学理论,使其成为教育界影响深远的一部**,里面的某些主张仍然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苦心钻研、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大学里,虽在课堂上对此书有所了解,但是一直没能有机会深渡。几次看《爱弥儿》都是匆匆翻过,简简略过,但是自从走上教育岗位,才发现原来此书中的一些教育理论,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着许多进步意义。

《爱弥儿》是一本不寻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渴求的“个性解放”,这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

冰心曾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蔡志忠也曾经说过:

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照顾好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做自己。这在现实中也许很难做到,但我会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握好手中的教育指南针,朝朝这个方向努力!

纵使人性本善的理论是高尚的,但是从时代的立场来看,从进化的发展史来讲,也是不科学的。教育如果只培养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让人性生物般地任性发展,而是要靠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当然,我们的现代教育不顾自然的发展,把共产党的需要灌输给孩子们是错误的;但它也是一个乌托邦,不能像卢梭所说的

查看更多>>
卢梭的格言

1 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2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

3 美德好像战场,我们要过美好的生活,要常常和自己斗争。

4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5 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

6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7 一个人抱着什么目的去游历,他在游历中,就只知道获取同他的目的有关的知识。

8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9 最盲目的服从乃是奴隶们所仅存的唯一美德。

10 知识少的人,讲话讲得特别多;知识多的人,讲话反而讲得很少。

11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12 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

13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

14 我知道必须让孩子们有所专心,怠慢乃是孩子们最可怕的危险。

15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

16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17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18 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一种工具。

19 身体虚弱,它将永远不会培养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

20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21 爱慕一个女子,通常爱她现在的样子;爱慕一个少年,通常着眼于他未来的样子。

22 在儿童时期没有养成思想的习惯。将使他从此以后一生都没有思想的能力。

23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24 散步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筋才会开动起来。

25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26 良心尽管它不依存于理性,但没有理性就不能得到发展。

27 良心始终是不顾一切人为的法则而顺从自然的秩序。

28 德行啊!你是纯朴的灵魂的崇高科学。

29 我大胆地走着正直的道路,绝不有损于正义与真理而谄媚和敷衍任何人。

30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查看更多>>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
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精选卢梭的论主权者读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