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2023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用心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编辑辛苦筛选出这篇足以参考的“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希望大家能够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完整的教案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堂进度和内容。所以请大家务必确保保存好这个页面。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例1-例2.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有角。因此,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通过感知角 —找角—摸角—画角—分辨角—做角、玩角—创造角等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 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及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图形的角,再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为下节课认识直角做好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在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直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建立自信心,感悟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件、三角板、图钉、硬纸条、剪刀、扇子等。

三角板、硬纸条、图钉、圆形纸片、长方形纸、剪刀。

生1:因为老师让我们带了三角板,我想可能与角有关吧。

师:硬币上的角和我们今天学的角可不一样,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角是数学意义的角,数学中的角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你们看到了什么?这里面有角吗?先说给你的同桌

查看更多>>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在工作之余中,高情商有深度的句子经常被分享,这些句子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什么样的句子可以打动你?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教材第90——9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

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课本第90页。

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小结:今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物体,知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引导观察。

生活中有许多物体,小朋友课后可以自己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哪些不同的样子?把你看到的情况画下来。

二年级上
查看更多>>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在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眼中“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是众多文章中最具价值的一篇,欢迎您阅读本文希望能帮到您。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教案是教师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中的参考标准。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内容】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p65—66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动手制作直角,能够用直角量具测定和判断直角。

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制作直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的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生活中的角。

2、交流:哪些地方有角。

3、引出数学中的角。

自主探究,丰富认知

认识角

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提出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交流:角的特征

小结: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3、判断

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角?

认识直角

课件出示直角

(1)提出问题:刚才观察的几样物品,有这样的角吗?

(2)提出问题:三角尺上有这样的角吗?

小结:像这样的角的我们称为直角。

(3)揭示课题:角与直角

(4)出示各种各样的直角

小结:角的位置,边的长度,开口大小变化时,它还是角。

折直角

课件出示视频

观看电脑老师折直角

自己动手折直角。

6、找一找教室中的直角

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数一数

回顾新知,课堂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

(2)课堂表现评价。

【板书设计】

角与直角

边顶点

顶点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集合十三篇)

每位教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此他们会认真地规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要知道,一个优秀的教案课件能够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大不相同。为了让您满意,励志的句子编辑特别制作了这篇“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热烈欢迎您访问本页并浏览!

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能够熟练进行运算。依据法则和运算律灵活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绝对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绝对值是各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的难点是对法则的理解。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情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绝对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绝对值是这两个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实际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注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别。

4、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如果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注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如果因数是带

查看更多>>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精选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