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老师每节课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课件,编写教案课件是他们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教案是教师个性化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是否因为不知道如何编写教案课件而感到困扰?如果你还对“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有疑问,不妨看看小编推荐的这篇文章,欢迎大家参考本文!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1)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学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8-2-3=9-0-6=
9-2-5=10-1-6=5-3-1=
2+4+3=3+2+2=1+5+4=
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
一年级数学教学课件(篇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拨计数器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口算。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类比迁移的能力。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一些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35+3 46+2 42+5 25+4
35+30 46+20 42+50 25+40
2、对比:
(1)你能说说35+3和35+30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吗?
(2)想一想,为什么35+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而35+30这个4要加在十位上?(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两位数减
依据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应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教师需精细地计划每一份教案和课件的重点难点。教案和课件是学生专注学习并进行互动的重要支持。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来撰写教案和课件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淘选了一篇标题为“小学数学课件”的佳作,期望对您有所裨益。别忘了动动手指,将其收藏哦!
小学数学课件 篇1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中,让学生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属于培养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技能目标)
(2)让学生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计算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画,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
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在开学前必须准备的东西,每位教师都要认真编写教案课件。教案的制作为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如果您对“人教版数学课件”有兴趣,励志的句子编辑非常乐意为您整理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信息!
人教版数学课件【篇1】教学内容:
p12例6做一做,p13鈥?5练习三第4、5、11鈥?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培养自觉进行简算的意识,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简便计算:
25脳95脳425脳324脳48+6脳48102脳5644脳25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时说一说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3、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脳1.2○1.2脳0.7(0.8脳0.5)脳0.4○0.8脳(0.5脳0.4)(2.4+3.6)脳0.5○2.4脳0.5+3.6脳0.5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从而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二、尝试
1、出示例8第(1)题:0.25脳4.78脳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出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25脳4.78脳4
=0.25脳4脳4.78乘法交换律
=1脳4.78乘法结合律
=4.78
指出:用虚线框起来的部分可以省略。
4、尝试后练习:
50脳0.13脳0.21.25脳0.7脳0.80.3脳2.5脳0.4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1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1变成200+1,用乘法分配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期,写教案课件要具备哪些步骤?经过细心的考虑小编为您编辑了“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件 篇1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的建筑高约452();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