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五柳先生作文
与五柳先生对话作文优选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与五柳先生对话作文优选。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五柳先生对话作文 篇1

回溯浩瀚的历史长河,在汹涌的波涛中,有一朵洁白如雪的浪花拍打在文学的岩石上,回旋的清波向未来荡漾开去。

年幼的你出身寒门,历经贫困之苦,深感百姓生活之艰难。你并非天资聪颖,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承担起繁重家务,正因为如此,你立志富贵后定要使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富足生活。你对人民的体恤和政治的清廉,我钦佩不已。

只有有利可图,即使是个地方小官,那些奸诈势利的佞臣也不会放过。你对官场的黑暗腐败感到十分失望和愤慨。容不得半点污浊,“不为五斗米折腰”,刚正不阿、不慕荣利的你毅然决然辞掉官职,隐居山林。

为了摆脱世事的烦扰,你隐姓埋名,以宅旁的五棵柳树命名,自称五柳先生。农闲之时读书不求甚解,每当有所体味便废寝忘食,生性洒脱豪放的你嗜好喝酒,去亲朋家喝酒就喝个尽兴,醉了就走,从不吝情去留。对自己的辞官从无后悔之意,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隐居的你没有意志消沉,常常写诗明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与自然和谐共生,陶醉于山林之间神游自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哗,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隐居山林的你自食其力,在南山下开垦土地种植豆子,虽然是“草盛豆苗稀”,早晨出发,傍晚归来。用双手开辟的小路蜿蜿蜒蜒的通向山下,路旁常有茂盛的杂草挡住前去的道路。夕阳西下,残阳的余晖把天边的轻云染成七色,时常会有鸟儿飞过来静静的观看你在耕种,或许还会有一只山鹿在河边喝水,或许还有远处密林中的山鸡啼叫。夜深了,荷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锄头,一个人静静的披着冰冷的夜色和皎洁的月光哼着一首小曲渐渐远去,任野草上浓重的露水打湿单薄褴褛的衣衫,回到环堵萧然,不必风日的简陋草屋。

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物质贫穷,精神富足,纵使家徒四壁,箪瓢屡空,依旧不改其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正是你人生的完美写照。你给后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大量不朽的文学作品被创作出来,你的精神财富得以流传。

时间转瞬即逝,一晃几千年过去了,你的精神在历史的大浪中沉淀下来。你的品格像岸边的岩石,

查看更多>>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 2、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3、不详:不知道。详:清楚地知道。 4、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所以,就。以,用。为,作为。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唉,号,别号。 5、不慕荣利:不爱慕功名利禄慕,羡慕;荣利,功名利禄。 6、不求甚解:古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指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求,追求。甚,过分。解,了解。 7、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 8、性:生性,生来就。 9、嗜:特别喜欢,酷爱。 10、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1、如此: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2、或:有时。 13、置酒:置办酒席。 14、招之:招待他。 15、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尽,指喝完。 16、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7、既:之后。 1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9、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萧然:空寂的样子。 20、短(duǎn)褐(h)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短同竖、裋。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无二音、 21、箪(dān)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屡空:时常是空的。屡:经常。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22、晏(y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的样

查看更多>>
毛泽东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作者:毛泽东

原文: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释:

1、饮茶粤海:指柳亚子和毛泽东于一九二五年至二六年间在广州的交往。粤海:广州。 2、索句渝州:指四五年在重庆柳亚子索讨诗作,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渝州:重庆。 3、叶正黄:秋天。 4、牢骚: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八夜柳亚子作《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也就是诗中的华章,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见附诗。 5、长:通常。 6、放眼:放宽眼界。 7、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8、富春江: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

赏析:

全诗56字,毛泽东写于1949年。这首诗是老朋友之间的私人唱和之作。毛泽东的和诗针对原诗作者柳亚子牢骚愈盛而身体愈下的状况,借唱和的方式叙旧谈心,进行坦诚恳切的开导规劝,表达了对挚友的一片爱护之情。

此诗清纯和雅,语言温婉秀润,情意绵长,看似清淡,味之弥甘,很有启悟和感化力量。

诗的前四句追叙诗人与柳亚子的三次交往。表达了对柳亚子等倾向革命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深切关怀。后四句对柳亚子的牢骚提出开导规劝,并表示殷切的期望。首联两句回忆同柳亚子第一次和第二次的相见,表明彼此并非初交。

颔联点到正题,对柳亚子说明读到他的诗了,也仍然是忆旧。只是首联是回忆两人的交往,颔联是回忆自己的行踪。联系起来看说明在革命战火斗争的烽火中,朋友聚散之不定,相逢之不易。但在31后重到北京的时候,朋友又相见了,而且得到了对方的诗篇。柳亚子原诗里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是对他早年参加革命活动的回忆,写这些表明他对革命有功,而认为党和国家遗忘了他的贡献。毛泽东在诗中同他做一番叙旧,就暗示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他过去同情革命、赞助革命的经历。

颈联是全诗的主旨,是针对柳亚子来诗所表现的思想情绪进行正面的批评和规劝。诗人说,应该放开眼界,从远处,大处着眼,也就是从未来从全局着眼,胸襟开阔,保持健康的心态。

尾联劝柳亚子留在北京,不要回家,实际上是劝他不要消极隐居遁世,并且安排柳亚子居住到颐和园,就在昆明湖边,使他认识到党对他是照顾周到,优待有加的。

查看更多>>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作者:毛泽东

原文: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释:

1、步韵:照用他人诗词押韵的字依次押韵。 2、赤县:指中国。《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介绍战国末驺(zou邹)衍的说法: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3、百年魔怪舞翩跹:自一八四零年中英鸦片战争时起,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者开始侵入中国。他们和他们的走狗在中国横行霸道,好似群魔乱舞。从那时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已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4、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这里是化旧句表新意。 5、乐奏:一九五八年九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误植为《奏乐》,一九六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时,照作者的意见改为乐奏。 6、于阗:新疆吾维尔自治区西南部县名,一九五九年改于田。当地人民以能歌善舞着名。这里借指新疆文工团所表演的音乐歌舞节目。 7、一唱雄鸡天下白:此句是由雄鸡一声天下白演变过来的,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句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翻译:

旧中国的天黑夜茫茫,一百年来妖魔鬼怪肆意狂欢,五亿各族人民却无法团圆。

雄鸡终于高鸣祖国得了光明,东西南北尽歌舞其中还有新疆人,诗人们欣喜唱和兴致无边。

赏析:

(一)

毛主席这首诗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仅用一首小令,共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今天写了出来。上阕写旧中国,下阕写新中国,两相对比,异常鲜明。虽是实写,但也用了艺术的象征手法。上段的长夜(即:黑暗)象征压在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下段的天下白(即:光明)象征共产党所创立的新中国乾坤朗朗的气象。

上阕三句,从黑暗写到百年来横行肆虐的坏人、恶人、敌人再到全国各族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不得团聚的惨景。一口气勾勒了中国百年的近代史。

下阕笔锋一转,诗人心情大变,景物豁然明朗。第一句化用李贺《致酒行》中雄鸡一声天下白,虽典出唐人之诗句,但心意更为壮阔高远,仅改一个声字为唱字,不仅意境更美,而且诗人将自己的情怀及感受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形式植入其间。犹如郭沫若所说:这点石成金的飞跃性点化,表现着时代的飞跃、思想的飞跃、艺术的飞跃。(见郭沫若《一唱雄鸡天下白》一文)

接着是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古时指西域的国名,这里代指新疆各民族

查看更多>>
五柳先生作文
五柳先生作文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五柳先生作文、精选五柳先生作文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