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不仅如此,我们在观看后也会产生许多想法。此时我们不妨通过写观后感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写观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您还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吗?基于网友的需要,励志的句子编辑整理了“英雄郑成功观后感”,文章内容只供您参考使用!

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篇1

今天下午放学后,看了由赵方卓、蒋勤勤主演的历史剧《英雄郑成功》,感觉很不错。这是一部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的影片,重温三百多年前那个抗击强敌,收回台湾的英雄事迹。

这部影片我虽然只看了三分之一,但却是最精彩和核心的部分。没有收复台湾这个历史事件,郑成功无法成为民族英雄,也许他就只是像文天祥等一大批抗清复明的历史人物一样。对于郑成功的了解,也许我们仅仅停留在他打败了荷兰侵略者,收回了被侵略三十八年的台湾。

看完此片,有三感:一是此战与后来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相战屡战屡败形成了一个对比,看看影片所给我们的资料其实与史实颇为接近,当荷兰人有大船、长枪、大炮时,郑成功的队伍还大多是沿用着几百年以来的旧式冷兵器,当然也有部分火炮和炸药,但就是在这种极其悬殊的兵器对比下,却依旧最终取得了胜利。也许正如李云龙所提到的亮剑精神,而大约两百年后,我们再与欧洲列强交手时,却失去了这种牺牲精神,失去了像郑成功之样的英雄挺身而出。

二是当康熙听说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态度,有的大臣提议趁郑成功全军出去的机会抄他的老家。对于一直视郑为心头大患的清政府来讲,可谓是一个好机会。不过康熙认为,不管是谁占台湾,只要是中国人无论他反清与否都是一件好事,要支持。这与我们现在的对台政策也是一致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只要台湾在中国人手中,总有一天会回来的。为什么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这一胸怀就令人佩服。对比的是明崇祯皇帝把大忠臣、当时唯一能与满清抗衡的袁崇焕凌迟处死,明朝不亡才怪啊!

三是郑成功那种认定目标一往无前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尽管从现在的目光来看,郑的所谓恢复明朝的统治是一种不现实的目标,但是我们无法要求古人。在那个年代,当他在面对是皇帝与父亲、挚友的选择时,他坚持了自己对于明王朝的忠心。随后在与清军周旋未果的时候,果断地做出收复台湾的决定,并最终收复宝岛,这种认准目标坚持下去的精神才是其成功的原因。

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篇2

《英雄郑成功》是一部展示郑成功满怀爱国理想,誓死收复台湾,维护祖国主权的战争片。影片跌宕起伏的情节,壮观激

查看更多>>
英雄观后感

你是否因为要写一篇观后感而感到无从下手呢?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也逐渐增多,我们从中汲取了新的思想和感悟。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和精髓,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记录下来。如果你想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建议你阅读一下“英雄观后感”。希望你会从本内容中获益,感谢你的阅读!

英雄观后感 篇1

小时候,我总是非常向往英雄。我觉得英雄是像超人一样有神力,像奥特曼一样能与怪兽搏斗。可是,今天我读了《城市英雄》以后,我却觉得英雄与我想象的不同。

我明白了英雄是一个帮助他人并具有良好品质的人。英雄也可能是无私奉献的人,做得好不求回报。

《城市英雄》里有众多感人的英雄事迹,让我觉得我们的江城武汉真是卧虎藏龙,英才辈出。其中,我最佩服的是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的吴天祥和教育方法独具匠心的桂贤娣老师。虽然他们是两个普通人,但他们的行为真的感动了我。

让我们来谈谈桂贤娣老师:有一次她的学生丢了20元钱哭了。桂老师先试安慰学生,然后对全班同学说:

“谁拿了这位同学的钱?”下面一片安静,没有人回答。桂老师于是不再追问,只是下班后买了64个红包,发给他们说:

“今天晚上你们都在红包里装进你们想装的东西,红包上没有任何记号,明天放进抽屉里。”第二天,红包全部收上来了,其中一个红包里就有20块钱,当然是有一个同学偷偷地把钱放进去了。我觉得桂老师这个办法很好,既替这个丢钱的孩子找到了钱,又保护了犯错误的孩子的自尊心。

如果我是一时糊涂犯错误的学生,我会终生记住桂老师。我记得桂老师帮助我如此巧妙地改正错误,让我不受伤害。我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像桂老师一样理解孩子们的心理。我们应该多么幸福!

你认为雷锋还活着吗?我想他一定还活着!吴天祥不是吗?

吴天祥曾三次跳入长江救人,30次献血1万毫升。10000毫升,基本上是一盒矿泉水。想起来很可怕。都是血肉之躯。他能给陌生人那么多血,真是令人钦佩!

有一次,一个下岗工人穷得把房子卖了租了房子。更重要的是,他得了癌症。房主知道他害怕感染自己,就把他赶了出去。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吴天祥把这个下岗的穷工人请到他家,把他40平方的房子给了他住。

别人问他:“你难道不怕传染吗?”吴天祥的回答令我惊叹:

“传染不可怕,可怕的是同胞没地方住!”

《城市英雄》里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可能职业平凡,可能相貌平平,但是他们有大智慧

查看更多>>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名人名言摘抄

郑成功(1624年8月26日-1662年6月22日),福建省南安石井镇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俗称国姓爷

郑成功名人名言: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狮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子尝闻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

西山何其峻,嘎岩暨穹苍。藤垂涧易陟,竹密径微凉。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乔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长。仰看仙岑碧,俯首菜花黄。涛声怡我情,松风吹我裳。静闻天籁发,忽见林禽翔。夕阳在西岭,白云渡石梁。嗽腭争峡虮,青翠更苍茫。兴尽方下山,归鸟宿池傍。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查看更多>>
成功观后感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成功观后感,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成功观后感 篇1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结合实例逐一剖析的写法。

2、体会本文语言亲切自然的特点。

3、明白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人的自身努力。

1、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 )山东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直至现在)、系主任(至于983年);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于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被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外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导语:论“成功”是个老话题,但作者凝聚了毕生的治学经验,见解独到,老话题却做出了好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列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勤奋”是决定因素。

第三段(10):指出王国维的疏漏,突出勤奋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讨论并归纳:作者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说起谈到成功之道,推出简洁明了的公式,开门见山亮出观点。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思考,不拖沓,不罗嗦。作为一代大学者,这样的开头使人觉得诚恳与平实。

讨论并归纳:在于他承认“天资”与“机遇”对成功的作用,同时又能非常辩证客观地看待这两个条件。

3、提问:作为学者学识渊博善于旁征博引,找一找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讨论并归纳:用“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说明“天资”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否定不掉。用“学术界艺术界自命天才的人”说明自己的天资要实事求是一点好。引用“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及韩愈”的故事说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用自己亲身经历说明机遇有时很重要。用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查看更多>>
英雄郑成功观后感
英雄郑成功观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英雄郑成功观后感、精选英雄郑成功观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