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励志的句子作文(编辑 智慧星)根据您的建议栏目小编为您编写了一篇题为“觉醒年代观后感”的文章。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学习的同时我们会附加上自己的理解。我们可以提笔撰写观后感,诉说内心的所思所想,观后感就可以很好的表达我们心中的感悟和其精髓。怎样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名观后感呢?希望您能在这篇文章中获得更多的信息!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1)

一百年前,军阀混战,社会中处处都有“吃人”的封建礼教,腐败与黑暗充斥了整个旧中国。这些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被吃”,让当时之社会,当时之中国病入膏肓,无药可医。面对这样的中国,是参与“吃人”,追随封建,还是殚精竭虑铲除推倒这个发着霉、烂着疮、流着脓的老房子,我们的先辈选择了后者。

一百年后,“吃人”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面对先辈,我们会称他们为英雄,会说这盛世如你所愿。但当时的他们终究不是预言家,他们看不见如今的盛世,不知道那个他们梦里的新中国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建成,更不用说自己当日的牺牲是否被人铭记,自己满怀的信念是否被人传承。但是,尽管前路茫茫,尽管前路被黑暗所笼罩,他们知道若没有第一个敢于照明前路的人,那就不知道多少人每天在“吃人”,在“被吃”,若没有第一个开拓新路的人,就不会阻止那些发着恶臭的封建礼教在这黑暗中成长。他们在牺牲时,在用生命与黑暗斗争时,心里想的不是亲人,不是自己,而是革命信念与民族大义。为了建成一个可爱的中国,他们舍弃了自己的性命,多少年轻的妻子失去了丈夫,多少年幼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多少垂垂老矣的母亲失去了他们的孩子!

那些反对他们的人,那些加入“吃人”反对革命的人,他们可以遮住天上的太阳,让这个世界黑暗无光,只留下黑暗与恶臭,但他们绝对无法遮住民主的光芒,如果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是拉动历史前进的车夫,那么民主就是帮助历史前进的车轮。新文化运动只能用民主的力量才能让历史前进的车爬越封建礼教的那道高山,找到被高山挡住的光。

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用革命先烈的血肉铺出来的。在那个年代,他们用热血一笔一划写出的青春与信仰,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个国家的成败全在这个国家的青年身上,他们骨子里流出的爱国情怀与精神文明是这个国家的顶梁柱。先辈们手中的火炬已经传递给我们,先辈们心中的信念已经传承给我们,当代青年啊,该觉醒的不只是当时之中国,更应该是现在的我们啊!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奋斗作为青春的底色,成为一个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的励志少年!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太阳,我愿做最后的火炬!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2)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

观看《觉醒年代》让我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也深切体会到那个壮怀激烈年代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之路上的分量!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唯有不成。”宏阔的历史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暗流涌动,共同汇就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光荣并存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抗争的历史。大历史中的小细节,更能给予人们深刻透彻的领悟与震撼人心的力量。从鸦片战争到中共建党以来,中国人经历过三次觉醒。其一为技术的觉醒,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二为制度的觉醒,推翻帝制,实行三民主义。但科技、机器、西方制度移植都没有太大的效用,唯有思想的觉醒,才救得了中国。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面对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代表团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的组织起来,建立了统一的学联,进行罢课抗议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青春的力量的蓬勃生长!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开支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一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深知使命在肩。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人,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青年,唯有不断奋斗,才能不辱时代之使命!奋斗有我,强国有我!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3)

暑期的时候,在姥姥家度暑假,跟着姥姥姥爷看了一部使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无法相信,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家,曾经是那么混乱,封建。原来有一群人,他们毕生都在为救国奋斗,甚至牺牲。而我,对那个年代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学校作为课外知识的科普,寥寥几句概括了这场新文化运动。我根本不知道这场运动的那些人是谁,是怎样的人。

印象深刻的就是鲁迅出场时,目睹“人血馒头”事件。第一次看时,我震惊了,当时的中国,群众思想是多么无知,会相信如此荒谬的事!看客的冷漠,社会的封建,令我沉思,也令我相信,在当时为什么会有人说出“这国,没法救了”的言论了。

当剧中陈独秀先生的家门口被复古派贴满了辱骂性的纸张时,他的妻子高君曼一边撕着纸,一边擦拭着眼泪,却目光坚定地对他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比谁都清楚,我如果因为这两三声就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你要找的高君曼!”语气中充满信任。他们的这份爱情令我感动。

最后,便是陈独秀先生送延年乔年出国时了。上一秒,这两个少年,背对阳光地踏上了去法国的邮轮。下一秒他们,脚底染着鲜血,蓬头垢面,伤痕累累,手脚上的铐镣随着一步步走动碰撞。在死亡面前,他们从未惧怕,在阴森的刑场上,他们目光坚定。陈延年,临刑前,宁死不跪被反动派乱刀砍死,年仅29岁。弟弟陈乔年,临刑前大吼道“就让我们的后辈,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部剧播出后,为了纪念他们,合肥市的延桥路牌下摆满了鲜花,直行后便通往繁华大道。

剧的后半段,先生们都陆续离开,看着每个人的平生简介,几句话概括了他们的一生。我竟然有些不舍。

我想,我见过先生们,在书中,在过去,在未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4)

《觉醒年代》是一部以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短命政权为背景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讲述了一群青年学生在国民党统治下如何进行反抗斗争的故事。通过这部剧,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那个动荡的时代,以及青年们的觉醒与成长。


剧中的主人公是一群热血青年学生,他们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受尽压迫和剥削,但仍然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决定站出来为正义和民族利益而战。他们组织起来,秘密进行反抗活动,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面对着种种困难和危险,还要面对自己的恐惧和动摇,但最终他们战胜了自己的软弱,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部剧深刻揭示了青年人在特殊历史时期的觉醒和成长过程。青年人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具有无限的潜能和力量,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就能够奋发向前,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青年人更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和民族利益而奋斗。


观看《觉醒年代》让我深受启发,我明白了青年人应该如何在特殊历史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保持初心和使命,如何在逆境中砥砺前行,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和意识形态,不断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小编认为,观看《觉醒年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更加明白了青年人的责任和使命,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希望更多的青年人能够观看这部剧,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坚定地走上革命的道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愿我们的青年一代在觉醒之后,能够书写属于自己的荣耀篇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5)

《觉醒年代》是由李国立导演,陈思诚,李现,王子文等主演的一部青春题材剧,从2019年的热播到2020年空降热搜的第一名。该剧讲述了四个不同个性的青年在特别历史时期的命运际遇,他们在经历了风雨历练后,逐渐觉醒,成为时代的旗手,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自己以及时代的动人故事。

觉醒年代中的四位主人公分别是草根混子曾艳芬、优秀学生何森、纨绔少爷江盛南和上进青年邱泽毅。四个人物的身份各异,但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打击。这些打击让他们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和自身的渺小,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充满了不公和不平等。

然而,正是这种挫折和打击,让四个主人公逐渐走向觉醒。他们不断地去接受挑战,改变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在受到生活的摧残之后,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曾艳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田径健将,何森在白色恐怖面前勇敢地宣扬真相,江盛南在工厂经历的困境中唤起了工人的觉醒,邱泽毅也在中山舰上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毅然决定冲出去和敌人拼命。

《觉醒年代》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的中华大地,是那个中国人互相残杀的历史时期,从北洋军阀到抗战胜利。这段历史时期,在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经历了外敌侵略和国内动乱,导致了劫后余生的中国人民思想上的极度割裂和困境。而觉醒,就是在这种困境下,青年人为寻求出路,自觉地开始了一种探寻和抗争的过程。

觉醒年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和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对各种困境和挫折,而这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去面对和攻克困难,去追求自己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了觉醒的力量,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觉醒时,他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而是能够与环境积极作为的人,不断地推动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总结一下,《觉醒年代》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了那个历史时期,还告诉我们,困难和挑战并不可怕,面对它们,勇敢迎上去,把它们化为自己成长的力量。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只有在觉醒的过程中,我们才会真正成为自己,走出困境,开启全新的人生篇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6)

我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在安徽合肥,在我的家乡有一条路,它的名字叫延乔路,路的尽头连接的是繁华大道,清明节时,有很多的叔叔阿姨会给延乔路的路牌下放上各种鲜花.......,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问起妈妈时,妈妈只是告诉我,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情怀,中国人的浪漫,我不懂,似懂非懂。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细说觉醒年代这本书,我看了,爱不释手,一下就明白了,妈妈口中的情怀为何、浪漫为何。

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华夏大地,军阀混战,外敌入侵,国家岌岌可危,鲁迅亲眼目睹人血馒头事件,看客的冷漠无情,民众的愚昧无知......如此种种,当看到这的时候我就很震撼,这里的描述均是历史而非故事,我不敢相信百年前我们的国家是这样的贫弱,我们的国人是这么的无知,我们的先人是那么的无助。

看到陈独秀送两个孩子出国,上一秒延年乔年面朝阳光,下一秒便身向绝境,满身伤疤,脚带铁铐,英勇赴死。青年毛泽东身着布衣,脚踏泥泞,但目光坚定,心向光明。血水里开出的花,凋零在最美的年纪,正因为有了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有了当下这盛世繁华,才有了我们的和平安宁。正应了书中说的我相信,一百年后的中国,它定会证实我今天的观点,守常先生,百年后的中国,如您所愿,山河雄伟,天下安宁,百姓亦安居乐业。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但我的国家,依然五月向上,一切河流滚滚向前。合上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看这部书之前我根本无法想像,那些历史课上让我们死记硬背的东西,曾经被一群先辈当作一生的信仰,并且用尽毕生去追寻,哪怕付出生命他们也义无反顾.......

寥寥数语讲述了百年沧桑,民族复兴,华夏巨变,先辈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7)

作为一部庆祝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影视作品,《觉醒年代》开局不可谓不低调。中生代的主演,再加上红色的剧名,本应不受年轻的人追捧,但其却在年轻人聚集的某评分网站上得到了9。3的高分。

该剧主要讲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几大重要的历史事件。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的消息轰动了全国,并传播到了国外。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海外的爱国青年受此刺激纷纷回国。为了唤醒国人思想觉悟,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开启了中国近代的新文化运动。进而,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等一大批进步人士前赴后继,力求国人思想之觉醒。在经历了新旧文化之争、五四运动并在深入学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之后,中国有志之士的思想也愈发成熟,最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该剧讲述的历史在教科书中仅仅三五页,而在近代史历程中也仅仅不过十年。但其中涌现了一批活灵活现的人物,做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剧中对各类人物的描写是整部剧的灵魂。该剧不局限于表现正面人物的光彩照人,也将一些小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此外,个人认为更难能可贵的是剧中抛弃了“脸谱化”的人物描写方式,对几乎每个重要人物都进行了客观立体的刻画。例如,提到辜鸿铭、刘师培和黄坎等人,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顽固派、旧思想。但编剧没有片面化地展现,而是将这些人做的事,说的话整体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评判。

辜鸿铭几乎就是封建、保守和迂腐代名词,并且自始至终留着清朝的辫子。但辜鸿铭讲“中国人的精神”这一情节,直观地展现了其对中华文化热爱之深,理解之透。说明其虽然是守旧派,但却是国学大师。并且在后面的剧情中也展现出其人具有文学风骨。面对与新文化的分歧,辜鸿铭不屑剧中小人的作派,而是以学术文章正面斗争。另外,新文化倡导者们也在与其斗争中慢慢成长,鲁迅就在这期间发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文章。但另一方面,其支持张勋复辟,在历史浪潮中没有把握好方向,没有坚定地站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一方。最终解放中国的历史使命没有落到他身上,人民也不可能选择他。这又表明,一个人的立场和原则远比其学术造诣更重要。

还有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一夜白头的易白沙,微笑从容奔赴法场的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等等,往往一两个镜头,就将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或光正伟岸,或朝气蓬发,或傲然风骨,或阴险狡诈,顽固迂腐。在这部剧中,在这动荡的历史中没有绝对的主角。

翻阅人物事迹就是在翻看一页页的历史。“奋进百年路,起航新征程”,只有了解党的百年历史才能看清未来的路线。正是诸多先贤勇当时代先锋,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换来了新中国。最后以国际歌中个人最喜欢的一句歌词与诸君共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8)

《觉醒年代》是一部严肃的党的萌芽、建立的正史剧,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镜头充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十分接地气,在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里,让我们悟出了许多人生哲理,让观众在紧张、沉重之余也不禁哑然失笑。比如陈独秀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就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无处不在,也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教育的成功不在于一生能获得多少名利,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关键在于生命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当然我也绝不否认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就和名利没有关系。)陈延年和陈乔年都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陈延年牺牲的时候29岁,因为不肯向反动势力下跪而被乱刀砍死。而陈乔年在牺牲的时候才26岁,临死前喊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我们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不是豪言壮语,却字字震荡我们的灵魂,让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对两个高贵的灵魂肃然起敬。我们不能不说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我们也不得不说陈独秀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教育呢?我们从先烈身上即可见一斑。

首先,教育的成功在于以身作则。陈独秀一生投身革命,寻找救国之路,他创办《新青年》为唤醒沉睡的国人,接受新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内心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这一切都在悄悄地影响着延年和乔年。虽然他们怨恨父亲的做法带给了家人莫大的伤害,但是在心里是敬佩这位把救国当成自己责任的父亲的。他的两个儿子都在被潜移默化着。延年和乔年毅然从家里走出来,他们俩不要家里的钱,勤工俭学;他们也像父亲一样和一群热血青年一起探索救国之路,他们信奉无政府主义,和同学们组织了互助会,尽管现在看起来有些幼稚、可笑,但又何尝不是一位肩负责任的青年对救国之路的热情探索呢?最后延年和乔年都为了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鲁迅先生说“横眉冷对千夫指”,年轻的生命被毁灭了,但这一身铮铮铁骨却在人间永留。这一切又怎能说没有父亲陈独秀深深的影响呢?俗话说:谁家的孩子像谁家的大人。就强调了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成功的教育在于尊重。我说的“尊重”是指家长对孩子,老师对学生都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孩子对于家长而言,你给他(她)生命,给他(她)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这一切都不是你驾驭他(她)的理由和条件。他(她)是个独立的生命的个体,你可以对他(她)进行教育和影响,但绝不是把你的意志、思想、甚至是未竟的事业和理想强加给他(她),而是尊重孩子的做法和想法、个性。记得“爸爸去哪儿了”这档节目,林永健的儿子林大俊在一次活动中,到了一个地方看到茶几上有几盒饮料,他就偷偷地把饮料一个又一个地放进了自己的小背包里。镜头下的林永健觉得十分没有面子,他差点失控,生气地责备着自己的儿子。能看得出来,他强压着自己的怒火把大俊叫到外面坐在地上责问大俊:“你为什么要把饮料装进自己的背包呢?你在家里没有喝过这个吗?你很稀罕这个吗?”(能看出来林永健的生气不是因为儿子拿饮料,而是因为儿子拿饮料这件事是在镜头下让他觉得没有面子了)没想到林大俊一脸茫然,然后弱弱地说:“我是怕别的小朋友没有。”(他们一起做节目的还有几位别的小朋友,因为一起做节目,他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林永健听完儿子的话后怔住了,他把儿子一把搂在怀里流下了眼泪。

无独有偶,我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里要举行一次朗诵活动,要求穿黑色皮鞋。因为儿子没有黑色皮鞋,所以我就带着他去买。因为是夏天,所以都是凉鞋,黑色皮鞋就不好找。我们走到一家鞋店说明来意后,店员就会给我们一通找,每一次我都发现儿子都会跑到人家的柜台里面去。头两次我没有说他,后来,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责问他:“你为什么要跑到里面去呀?知不知道人家柜台里面放的有钱物,不愿让外边的人到里面去!”儿子也是一脸蒙圈儿地看着我说:“妈妈,我在帮他们找啊!”我一下子语塞,真是想一口吃了一把虫子似的。

这就是孩子的世界,这就是孩子的心灵,这就是孩子的思维,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被世俗沾染的灵魂去玷污这个纯净的世界呢!是不是应该尊重孩子的世界呢?

当然尊重孩子并不是他们行为不当也不加以引导,但是要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再做决定也不迟。

《觉醒年代》中,开始的陈延年和陈乔年信奉无政府主义,陈独秀也多次和他们辩论过这个问题,但是儿子和父亲一样的执拗,所以陈独秀选择的是尊重,他让两个儿子去尝试,他们尝试失败之后才又有了新的探索。这就启发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不但要尊重他们,而且还要有勇气、有耐心让孩子去尝试、去犯错、去调整。我们千万不要再站在教育的制高点上用“爱”的理由剥夺孩子触摸生活的权利了!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9)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历史第一轮复习到中国近代史时,老师便给我们放映过《觉醒年代》的剪辑视频。这部剧正火之时,它的踪迹在网络上也随处可见,包括之后所做的习题中也出现过它的名字。自那时起我便对它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毕竟之前鲜少有电视剧能拥有如此惊人的知名度。

暑假的到来使我有了充裕的时间去细细品尝这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正巧父母也对它十分感兴趣,于是我们便开启了快乐的三人追剧之旅。

《觉醒年代》是从1915年开始讲起的。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空前惨烈的第二年,趁着德国在欧洲战场分身乏术,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扩张。一时间民族危机大大加重,而在此前后,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等人流亡海外。资产阶级革命派无力将斗争进行到底,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一时间军阀混战,民众蒙昧,思想混乱,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不可避免的摆在了每一个中国人面前。

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觉醒年代》的故事开始了。主角陈独秀的出场十分出人意,当我还在猜测那群正在争论的学生中的哪一位是陈独秀时,画面中却出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灰头土脸的男人。他甚至毫无顾忌地直接吃起了桌上的剩饭剩菜。然而随着剧情的继续,在我不可置信的惊叹声中,那个男人的身份揭晓了,他便是本作的主角——陈独秀。

我从未想象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登场,这与我在课本上看到的照

片里的他的形象简直大相径庭,可这就是他所经历过的时期——流亡到日本后的一段落魄的时期。

先前我从未看过任何一部历史剧,而《觉醒年代》给了我一次良好的初体验。剧中的人物是那么鲜活生动,他们有欢喜也有悲伤,不再只是书上冰冷的文字。这也让我认识到,那些革命先烈们也是真真正正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并不是一直如此伟岸,如此遥不可及,他们也曾经历过落魄、迷茫。

随着剧情的推进,终于,那两位因此部剧而名声大噪的人物出现了——陈延年和陈乔年两兄弟。这兄弟俩真不愧为陈独秀的儿子,登场方式与其父同样出人意料。此时的他们似是与父亲的关系僵化了,无论如何也不愿回家去,而这一切的原因,又让我有了新的感慨。

在汪盂邹所办的宴席上,陈延年说出了自己疏远父亲的原因——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弃家逃跑。这让陈延年无法理解,并因此对自己的父亲产生了异样的看法。但在周围人的解释下,才揭晓了当年陈独秀“逃跑”的真相。

无论在是否知道详情的情况下看,陈独秀都确确实实舍弃了自己的家人,这或许就是“舍小家为大家”,也正应了剧中陈独秀的一句台词:“干革命哪有不苦的。可这苦是我自找的,我情愿的,乐在其中。”他一人背下了有家不能回和被亲生儿子误会的痛苦,这是他参与革命的代价。他对此无怨无悔。在一旁观看的我的父母也感叹道“是啊,有时就是这样,国家和家庭对于革命者来说只能选一个。”在我看来,对于国家,他们是舍己为人的英雄好汉;但对于自己的家庭他们却可能是一个不称职的儿子/丈夫/父亲。但这又是无可奈何的事情,选择就是这样。

虽然《觉醒年代》是以陈独秀为主角,但没过几集另一位伟人就登场了,他便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毛主席的登场也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我模糊地记得,那是在一条拥挤的街道上,周遭的一切都是灰暗的色调。突然,人群中一抹蓝色的出现,使整个画面都变得明亮了起来。身着灰蓝长衫的青年从人群中穿过,堪堪用手挡了下眼前的雨水,让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话:“他从风雨中走来,带领人民走向光明中去。”彼时的毛润之尚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谁又会想到就是这个走在普通群众中的平凡青年,若干年后会成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人物呢。

《觉醒年代)的人物出场安排都十分用心,总是能让人记住那些片段。鲁迅先生的登场更是对应了其著作《药》中的场景。一个小偷要被斩首示众,周围的路人却丝亳没有畏惧或怜悯之心,反而凑上前去围观。当他被斩首后,人们只是震惊了一下,可震惊过后,又有一群人争着抢着要去用馒头蘸他的鲜血,更有甚者叫嚷着:“蘸血要趁热”,一旁的路人也只是讨论着刽子手的刀法。一时间,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现状被勾勒了出来。

而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周先生只是背对着这一切,他就那样安静地坐在那里看着手中的报纸,但他的内心,是否又真如表面上那般平静呢?

除了关键人物的登场外,剧中还有几处情节让我同样难以忘怀。1919年的巴黎和会,那是一个关键的会议,一个让中国人清醒的会议。我无法忘却,陆征祥、王正延、顾维钧三人,在深夜,一边无助地守候着电话,等待着英法在最后一刻施舍的同情。一边含泪笑谈:“咱仨如何死好呢?”那时顾维钧眼里透着光,向同伴们讲述梦中他们凯旋归来的场景。陆征祥、王正廷含泪听着,憧憬着,幻想着。随后,顾维钧缓缓起身走出房间,打破了这一切虚幻的美好,又回归到了残酷的现实中来。沉重的脚步,孤独的背影,背景音乐低声哀怨吟唱,他无声地压抑着痛哭,双手掩面又放下,仍是那个沉默的背影。

这一段看得实在是让人压抑窒息,早在顾维钧诉说着自己的幻想时,我的眼泪就已经忍不住掉了下来,因为这段历史人尽皆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从前我只是知道结果,却从未想象过那时的外交官们有多么的绝望与无助。如果可以穿越到过去,真想对他们说一句:“先辈们,青岛已经收回来啦!”这一段的演出,把这样一句话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出来——“弱国无外交”。弱小的国家,无能的北洋,留给当时外交官的,只有无尽的绝望。

与此同时,国内也乱得一团糟。在知晓中国外交失利后,原本精神抖擞的青年郭心刚竟一夜之间白了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留下的遗愿,他终是没能达成。之后,国内有志之士反对北洋政府签订合约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在此背景下,以北大学生为主,一场燃遍全国的、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便展开了。

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作为主角之二,在剧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上有这样一个精彩的剪辑视频,其内容便是这两兄弟的经典剧情桥段,配乐是周深的《请笃信一个梦》。“你一路迎向那被黄昏染红的天边,怀揣着来时的梦走向今生的终结”,这歌词仿佛为他们量身定做一般,每看及此,我的眼泪便会止不住地掉下来。剧中的陈家两兄弟总是形影不离,他们既展现出了那个年龄青春活泼的一面,又展现出了作为革命战士的宁死不屈的坚强。《觉醒年代》播出前他们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而正是这部剧的出现使更多的人看到了他们,认识并了解了更多革命斗争年代中默默作出了伟大贡献的人们。

《觉醒年代》为我带来了良好的追剧体验。我从不追剧,但现在我发现,我并非不喜欢看电视剧,只是我想看的,是这样制作精良的、有内容、有意义的电视剧。感谢《觉醒年代》的参与制作的人员,让我更加详细地了解了那段历史,带我领略了与课本不同的那些伟大的人们的生动模样。我也将会把剧中所看所学的各个层面的好的东西转化到学习和生活中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觉醒年代观后感(篇10)

最近观看《觉醒年代》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现在回想先烈们慷慨激昂的讲话,依然让我热血沸腾。如著名历史人物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观看《觉醒年代》真的是如饮美酒,令人沉醉,使人受益非浅。电视剧一开始就勾勒出了大人物的生活细节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细腻明了。清晰的展现出了那个年代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追求真理,不怕牺牲,令人敬佩不已,反思当下的我们应当牢记历史,不忘初心,奋力向前。

《觉醒年代》以陈独秀先生,胡适先生,李大钊先生的相识到相知,再到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开始各自的理想追求为基础,又以毛泽东,周恩来等热血青年在追求真理艰苦奋斗的过程为铺垫、生动形象的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和一批有理想的热血青年演绎出的追求真理,激情燃烧的岁月。

通过我对这部剧的观看,北大校长,堪称国士无双的蔡元培先生,是整个剧的灵魂,北京大学的灵魂人物非他莫属。北京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学府之都,就是有这些先进思想的哲学大师存在,如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扛起民族大旗,一呼百应的陈独秀先生,一代爱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敢为天下先,为中华民族利益而奔波,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李大钊先生,北京大学还有胡适,徐悲鸿,刘半农,刘师培等著名学术界权威性人士,正是有了这些人,北大才得以为国家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

剧中还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华民族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必然原因。剧中有一段话这样说:“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为了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我们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必须要救国,倒袁。”这些慷慨激昂的话语,无不展示出了那个时代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李大钊先生,陈独秀先生等中共早期领导人,为了自己如宗教一般的信仰,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困境中,有锋芒,有探索的进行着他们的革命斗争生涯。向我们传递出了深刻的爱国情怀,传递出了中华儿女不达目的不罢休,越是在艰苦环境中越是努力奋斗的优良品格。中国正是有了这些能人志士为国家命运而忘乎自我,置之生死,前赴后继的奋斗,才使得我中国必不会亡国。

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蔡元培、李大钊、毛泽东这样的英雄,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才得以被唤醒。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些不求回报,不怕牺牲,只为救国的共产党人,中国才能在困境中走出来,从而立足于世界竞争之林,历史必将会铭记先烈们的卓越功勋,我们必将会传承他们的优良品格,担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不同的文章可以用在不同的场合,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精品”,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4月30号下午,我们在钉钉线上观看了《觉醒年代》的片段,它生动地展现了英雄人物的真实形象以及革命年代...

  • 2023觉醒年代观后感9篇

    观看电影时,我们可以获得比书本上学到的更多的知识,而且观影之后,我们的内心往往会被激发出极大的情感。写观后感可以使我们锻炼写作技能,同时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电影的情节和主题。对于作品名观后感的写作格式,你是否有了一些疑问呢?别担心,励志的句子编辑为大家准备了“觉醒年代观后感”的相关资料,让大家少走弯路...

  • 觉醒年代观后感(分享9篇)

    前几天,我观看了纪念建党100周年影片《觉醒年代》,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最深的是:此片内涵丰富,值得大家观看和深思。影片《建党建业》是一部再现袁世凯卖国后到中国共产党正式建党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恢宏巨制电影作品,是一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文献纪录片。这部影片通过描述近代中国...

  • 觉醒年代观后感汇集七篇

    如何以真实情感写作品名观后感呢?当我们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时,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去观赏。在观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全情投入,并产生许多感受。欣赏完作品后,仅有片段思考还不够,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写观后感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魅力。我们特别推荐的“觉醒年代观后感”是众多文章中最出色的之一,再次感...

  • 觉醒年代观后感合集10篇

    小编为您整理了“觉醒年代观后感”的相关资讯供您阅读,我们会不断更新相关文章以帮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该领域。在生活中看看电视剧已经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了,相信大家从中增长不少见闻吧。观后感是调动观众情感的一种形式能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写作观后感时,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观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 觉醒年代观后感(收藏9篇)

    依据您的要求,励志的句子给您搜寻到了一篇合适的“觉醒年代观后感”。但如何避免写出与他人雷同的观后感呢?观后感是观影者对影视作品得到的感受和影响的反馈,好的观后感能够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和印象。本文供您参考,快点添加到您的收藏夹吧!...

  • 觉醒年代观后感(汇集9篇)

    青春,一个多美好的词儿啊!它是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是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青年,一个多美好的年纪啊!它正如陈独秀所歌的那样: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之年华也!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诚然,青春似一张车票,过期不候;又像一片云朵,稍纵即逝。可只要青年们一心向上走...

  • 觉醒年代观后感(集合13篇)

    如何在影评中巧妙地展现自己的情感?影评作为表达观众对影视作品情感、剧情和意义的方式,对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挑选的“觉醒年代观后感”的内容,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