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加法课件(汇集九篇)

栏目: 加法课件

2024-05-08 09:46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师编写教案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为了让您感到满意用心打造了这份“加法课件”,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自信和能力!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初三学习技巧演讲稿6篇

加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96+35=35+()204+()=57+204

23+()=15+()()+257=()+63

2、观察与发现

提问: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猜测与尝试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

4、生活中的应用

图示: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

【预测:学生通常会列出28+17这样的算式,如果出现了17+28,让学生评议是否正确?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测: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够简练和准确,教师用肢体、表情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再归纳】

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7、加法交换律的应用之一:验算

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

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运用加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例题:回到操场,刚才是跳绳的同学,现在有什么变化?(屏示:23个踢毽子的女同学)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列出综合算式。

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展示):

28+17+23 28+17+23 28+17+23

=45+23 =17+23+28 =28+(17+23)

=68(人)=40+28 =28+40

=68(人)=68(人)

【预测:以上三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做出前两种应该没有问题。至于第三种,学生能够想到,能运用小括号使计算简便,一并观察探索研究。】

2、探索加法结合律

28+17+23

思考,如果不使用加法交换律调整加数的位置,有没有办法先计算17+23呢?

【预测:学生能很快想到,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

指明一位学生板演。

3、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

4、归纳什么叫加法结合律

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计算28+17+23,按照四则运算法则,应该先算什么?(指明学生回答)

继续提问:可是我们发现,先算17+23,可以得到一个整十数,再跟28相加,计算就会简便的多,所以我们选择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样的话,结果会不会改变呢?

归纳小结: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5、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鼓励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6、巩固与练习

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预测:学生急于尝试刚学到的运算定律,可能只是急着填数,而忽略了计算结果。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练习正确之时,多提一个要求:现在你能马上算出它们的结果了吗?】

三、课堂练习

1、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75+25)+48

(2)45+(88+12) B.16+72

(3)75+(48+25) C.(45+88)+12

(4)(84+68)+32 D.84+(68+23)

【预测:第四个算式和D选项算式是连不上的,因为其中的一个加数32在D选项中改成23了。但是定势会使大部分学生想当然地连上了。也会有少数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争论,去甄别。】

集体订正后,教师小结。

2、拓展练习

水果店运进四筐苹果,分别重45千克、63千克、37千克、55千克,水果店这次一共运进多少千克苹果?

四、课堂小结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加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加法课件 篇3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4的加法和4减几的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4的组成卡片,小汽车图(1)、(2),熊猫图(1)、(2)。学生准备4个梨和4个三角形的卡片,硬纸板做的虚线圈。

1.教学得数是4的加法。

(1)出示汽车图(1)只出示3辆汽车,稍停一会儿,再出示1辆汽车。边出示边问:“这里有几辆小汽车?”“又开来几辆?”“一共有多少辆?”(同时在小汽车的外面画一个圈)

让同学仔细观察图,然后找一个同学叙述图意。

边指图边问;“要算几加几?”

边指算式边问:“3+1=4表示什么意思?”指一名中上学生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刚才我们看着图知道3+1=4,如果没有图,怎样想3+l等于几?”教师将卡片放到算式旁边,说明可以想3和1组成4。

(2)分步出示汽车图(2)。边出示边提问,并在小汽车的外面画一个圈。

让同学仔细观察图后,找一个同学叙述图意。

提问:“原来有1辆汽车,又开来3辆,求一共有几辆汽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指着汽车图(2)问:“1+3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

指着算式问;“1+3=4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回答?”指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

生回答后,教师将卡片出示一下。说明可以想1和3组成4。然后让学生把得

数填在书上的□里。

(3)引导学生结合黑板上的两幅图观察相对应的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然后指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并提问:“对,这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得数是一样的,都是4。那么看到3+1=4,还会想到什么呢?”

(4)学生操作。

摆梨卡片,先摆2个梨,再摆2个梨。教师提问:

“你们先摆了几个梨?”“又摆了几个梨?”“一共是几个梨?”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教科书的方框里。然后指一名学生说说2+2=4的含义。

之后继续提问:

“如果不摆梨卡片,可以怎样想?”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说明可以想2和2组成4。然后让学生把3个加法算式读一遍。

2.教学4减几。

(1)分步出示熊猫图(1)。指4只熊猫的集合图,问:“这里有几只熊猫?”再用虚线圈上

1只熊猫,提问:“用虚线圈上一只熊猫,表示什么意思?”请一个同学说说图意。

“要求还剩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

指图问:“跑掉的1只熊猫,是从几只里面跑掉的?几减几?”学生回答后板书:4-1。

指着算式提问:“4-1=3表示什么意思?”指一名学生回答。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没有图,怎样想4-1等于几?”教师将卡片放到算式旁边,说明可以想:1和几组成4? 1和3组成4,

4减1就得3。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出得数。

(2)分步出示熊猫图(2)。(先出示有4只熊猫的集合图,再用虚线圈上3只熊猫。)

指图问:“这3只熊猫是从几只里面跑掉的'?”“要算几减几?”板书:4-3。

然后指一名学生说说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没有图,可以怎样想得数?”先让学生试说,教师再出示卡片说明:“3和几组成4?3和1组成4,4减3就得l。”

教学完4-3=l,让学生在教科书上的□填上得数。

(3)比较两幅熊猫图和对应的两个算式。

教师指着熊猫图(l)提问:“这幅图是从4只熊猫里面去掉几只熊猫?剩下几只?它的算式是什么?”

接着指着熊猫图(2)问:“这幅是从4只里面去掉几只?剩下几只?它的算式又是什么?”

“从这两幅图中可以看出从4只里面去掉1只,剩下3只;去掉3只,剩下1只。也就是 4-l=3, 4-3=1。”

(4)学生操作。

让学生摆三角形卡片,先摆4个三角形,再用虚线圈上2个(或用手捂住2个)。

提问:“从4个三角形里面去掉2个三角形,还剩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4-2=□,让学生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中的方框里。

提问:“如果不摆三角形卡片,可以怎样想?”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卡片,再加以说明。让学生把3个减法算式读一遍。

“有几道加法算式?”

“它们的得数都是几?”(学生说,教师把3个算式中的“4”描红)。

“有几道减法算式?”

“都是从几里面减去几?”(边问边把3个算式中的“4”描红)。

(1)看卡片(第17页的“做一做”)指名说得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填得数。学生填完后,还可以让他们把每一组中的上面两个算式加以比较。

(2)举卡片。教师出示式题卡片,让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看谁举得又对又

快。

加法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理解加法交换律。

2、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5以内的加法算式若干,小花(1朵白色的花,5朵粉红色的花),苹果树的图片(树上2个绿色的苹果,4个红色的苹果),列式用的卡片若干。

2、幼儿分组活动材料:

1)、编有3、4、5、6的号码大树四棵,写有6以内加法式子的树叶若干;

2)、分别编上2、3、4、5、6号码车厢的火车,写有6以内加法的算式的火车票若干;

3)、盘子上摆放6只鸭子(1只大鸭、5只小鸭,两只戴帽子、四只没戴帽子,3只红色,3只黄色);

4)、服装柜上有6件服装(3件上衣、3条裤子,2件红色、4件黄色,1件厚的、5件薄的)。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复习5以内的加法和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1、玩游戏"开火车":教师出示5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幼儿按座位顺序以开火车形式一个接一个答出得数。

2、玩游戏"碰球",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二、引导幼儿根据教师口述应用题用卡片列式计算。

1、教师操作手上的花编题:孙悟空先变出1朵白色的花,又变出5朵粉色的花,一共变出几朵花。

2、请幼儿列出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请说一说你列的式子(1+5=6)。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多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三、运用交换规律列加法算式。

1、引导语:如果老师把手上的花交换下,你们能列出一道新的式子吗?

2、引导幼儿运用交换律列出另一道加法式子,并请一名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式(5+1=6)。

3、教师结合两个加法算式"1+5=6"、"5+1=6",引导幼儿观察: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四、用同一张卡片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1、引导语:孙悟空又变出一棵苹果树,树上有2个苹果核4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2、引导幼儿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用卡片列出两道加法式子并计算(2+4=6,4+2=6)。

4、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苹果树上的3个大苹果和3个小苹果列一道加法算式计算(3+3=6)。

五、师幼共同梳理6的五道加法算式:1+5=6、5+1=6、2+4=6、4+2=6.

六、幼儿分组活动,巩固6以内数的加法。

1、介绍分组材料。

(1)帮助树叶宝宝找树叶妈妈:先算出树叶上式子的得数,再去找和得数一样的树,并将树叶贴在树上。

(2)找火车车厢:先算出火车票上的加法算式的得数,再找出和得数一样的火车车厢,并把车票贴在车厢上。

(3)根据盘子上的情景列式:根据鸭子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4)根据服装柜上的情景列式:根据服装的不同特点列出五道6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并计算。

(5)幼儿自选小组活动。

(6)师幼分享交流。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加法课件 篇5

1.通过教学,学会用5的组成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比较,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和想象力.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又来给大家出题了,谁来做?

学生口算:

1+1=   2+1=   3+1=   1+2=   2+2=   1+3=

填空:

师:前面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很好,小猴子想出些你们没学过的知识让你们来做,你们敢试一试吗?

(1)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的两幅兔子图.

各组代表汇报:

第一幅图是:有4只小白兔,又跑来1只灰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就要把4只白兔和1只灰兔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第二幅图是:有1只灰兔,又跑来4只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就要把1只灰兔和4只白兔这两部分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1)出示例题中的两幅桃子图.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两道题都是从整体5里面去掉一部分.

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去掉1这部分,第二题是去掉4这部分.

5可以分成1和4,5-1=4.

师:下面不摆学具、不看图,我们完成几道口算题.

4+1=□    3+2=□    5-1=□   5-2=□

1+4=□    2+3=□    5-4=□   5-3=□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得数是5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谁和他的算式不一样?你是怎么看这幅图的?

以小组形式展开比赛,每组都要完成一组口算(接力),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对又快.

加法课件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6—10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9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三、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人男女生混合组与4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

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

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

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加法课件 篇7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的加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5的加法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5的加法教案吧。设计背景

本内容是幼儿班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掌握5篇作文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了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设计了这项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孩子们能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的加法。

2在儿童活泼的场景和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教学难点:根据数的构成学习加法。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孙悟空**,实物(1朵白花、4朵粉色花、1棵4号树、1棵5号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3个大鱼和2个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习:(小游戏)

老师:我们已经学会了5的作文。现在我们来做个化妆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桃子,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

幼儿:孙悟空

老师:孙悟空来到二班,你高兴吗?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

(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5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5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幼儿操作,师巡视)

老师:老师让一个孩子告诉孙悟空他是怎么分的?

儿童:五个桃子可以分为一个桃子和四个桃子

老师:(小结)5分为1和4。1和4的和是5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

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多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孩子回答,老师把公式贴在黑板上)

老师:我们知道还有交换法。请记住加号交换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总和不变。(老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让孩子说出公式,然后粘贴公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2条小鱼)让幼儿观察,自己编题、列算式,然后叫两名幼儿说结果:一个提问题,一个说算式,老师和其余幼儿进行评价。

三。活动三:帮助宝宝找到妈妈

师: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

原来有**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了。

(儿童操作,在相应数量的树上挂树叶)然后让两个孩子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车

师 :是谁打**来了?哦,悟空来了**,邀请我们去水帘洞。你高兴吗?

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然后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人不能上车)。在**声中做**车出教室的动作。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跃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加法课件 篇8

一、教材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6-49页。

二、单元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五、单元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六、教学时间: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 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 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 24+43 35+47

52+20 32+59 53+28

2、笔算

430+260 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1 2 2( )

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 7 1+ 3 1( )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 7 1+ 9 0 3( )7 4

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123+361 456+533

2、367+626 426+382 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 271+31 271+903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 会是怎样?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 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追问:如果是445+243,你还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口算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 4 5+ 2 9 8(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 4 5+ 21 91 87 4 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9 8+ 41 41 57 4 3

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 457+293 881+139

加法课件 篇9

本单元核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列,表现了学习常识和构成技术的重复知道进程。

一、教材中的“用数学”编列

在核算傍边,要肄业生阅历调查发现数学问题,搜集处理问题需求的信息、数据,根究处理问题的办法,求得处理问题的.全进程。

二、教育方针: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开端学会用加法和减法处理简略的问题。

3、经过数学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日子的密切联系,感触数学在日常日子中的效果。

三、教育重难点:

1、着手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凑十法”,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的规则。

2、逐渐笼统,促进学生经过考虑口算出得数。

3、回答有图有文字的使用题的办法。

四、教育手法的使用:

1、充分使用主题图。

2、让学生着手摆小棒、。

3、运用口算卡片,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核算。

五、教育办法:

1、自主根究,协作沟通法。

2、调查法、什物操作法。

六、教育思路:

9加几

本节教材开端教育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加法。教材分为两段进行编列,榜首段是9加几的口算加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这部分内容能够用3课时进行教育。能够组织2课时教育9加几的内容,并在讲堂上进行稳固操练的混合操练。完结操练十七中的习题,能够组织1课时教育“用数学”的内容,并在讲堂上进行9加几和10以内加减法的操练完结操练十八中的习题。

教育例子时,要呈现运动会全景挂图,幻灯投影(课件),并用言语描绘生龙活虎的竞赛局面,招引学生“进场”。

教育例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凑十法的进程,然后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把握核算办法。如核算9加速度时,先让学生在左面摆出九根赤色小棒,在右边摆3根绿色小棒,然后能够启示学生想:怎样把凑成10?能够多摆几回,边摆边就,使学生头脑中构成凑十的表象,能够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了解,协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凑十法。

8、7、6加几

这部分内容能够用4课时进行教育。能够组织2课时教育8、7、6加几的内容,并在讲堂上进行稳固和混合操练,完结操练十九中的习题。能够组织2课时教育“用数学”的内容,阈在讲堂上操练所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度题,完结操练二十中的习题。

教育例1时,使用学习9加几的根底,要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把8凑成10的进程,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知道。在操作的根底上,让学生说出用凑十法核算8 5的口算进程,强化了”把凑成10,就把另一个加数分红2和几的知道,为学生把握8加几的核算办法打好根底。

教育例3时,甩手让学生独立核算8 9,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核算的办法。

5、4、3、2加几

这些内容要肄业生用学过的常识完结这些核算。教科书第110页“温习”,温习前面学过的进位加法度题。为用交流加数的办法核算5、4、3、2加几做好预备。

这部分内容能够用3课时进教育,教育5、4、3、2加几的内容,并在讲堂上进行稳固操练和归纳操练,完结操练二十一中的习题。

例1(110页),在5 7=5 8=的下面配有教师提出问题的图,意在引导学生用7 5,8 5想出得数,使学生开端学会交流加数的办法核算。

例题(第110页)只给出算式。要肄业生用学过的8 49 3算出4 83 9的得数,以稳固用交流加数的办法核算小数加大数。

  • 加法课件

    本励志的句子编辑精心挑选后认为“加法课件”是最为精彩的一篇文章。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备课不可或缺的工具,任何教师都必须提前计划好自己的教学课件。良好的教案和教学课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诚挚地欢迎各位阅读,希望大家都能够喜欢!...

    加法课件 06-02
  • 202310的加减法课件(汇集十一篇)

    经过仔细思考,励志的句子小编为您编写了“10的加减法课件”内容,我们将在网站上发布更多有关消息,请保持关注。老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只需提前撰写好教案及准备相应课件即可。老师在授课时应按照教案和课件的安排来进行。...

  • 10的加减法课件(汇编六篇)

    编辑精心准备了关于“10的加减法课件”的范文,每位老师在备课前都需要认真规划教案和课件。现在是老师们开始准备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趣,请分享给您的朋友们!...

  • 9的加法课件9篇

    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些与“9的加法课件”相关的重要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把它收藏起来!...

    加法课件 07-16
  • 5的加法课件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制定好的教案尤为重要。想要了解“5的加法课件”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出详细资讯,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示请把它收藏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加法课件 04-23
  • 防汛课件(汇集九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也许正需要一些范文作为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汛课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游戏目标1、能大胆地和每位家长亲密接触,情绪安定愉快。2、乐于参与亲子游戏。游戏准备1、软垫若干。2、场地布置:将软垫排列铺成两排。游戏玩法情境...

    防汛课件 02-20
  • 经济法课件汇集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能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些文章,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经济法课件汇集,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国际经济法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规范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本篇文章将聚焦于...

  • 加减法课件(模板七篇)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加减法课件”的必知知识,这篇文章对多个话题进行了探讨你一定能找到你所需的内容。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新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来完善教案和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