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励志的句子范文大全(编辑 魔法少女)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写教案课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编辑精心整理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的相关内容下面请您看详细的介绍,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认真核实!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法则,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掌握分级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辨出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在哪一位写0。

3.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指出每个数含有几级,最高位是什么位?

5906780000962320860700030063890

(2)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全体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找1名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二千五百六十八三千零二十五千零六八千

通过写万以内的数,使学生回忆起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板书: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是为下面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作铺垫;全体学生在练习本写数位顺序,一是巩固复习这部分知识,同时为下面写亿以内数作准备。

2.进行新课。

(1)学习整万数的写法。

教学谈话引出新课:同学们写万以内的数学得很好,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亿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按顺序把题抄在数位顺序表左边)

七万

七十万

七百零八万

教师请学生思考:上面三个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使学生明确:七万是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七十万是六位数,最高位是十万位;七百零八万是七位数,最高位是百万位。

教师接着请全体学生试做:请你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对着数位顺序写出上面三个数。(教师行间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板书。)

集体讨论订正,接着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观察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使学生明确,三个数共同的特点是:A、这三个数都含有万级和个级两个数级;B、个级上的四个数位一个数字也没有,写4个0。

②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共同的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4个0。

教师强调:个级上一个数字也没有,这样的数叫做整万的数。写整万的数,个级上各个数位上一定要写0占位。

练习: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六万九十万四千三百万五百零六万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师谈话:写整万的数,你们学得很好,下面的数怎么写呢?同学之间商量一下,然后试着写一写。(教师参加同学的讨论)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把题抄在上个例题的下面)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十二万零六百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二千零五万七千

五千六百零七万零八十

分组讨论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谁代表你们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写的?可举例说。

在众多的意见中,使学生共识:要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教师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教师提问:逐题说明万级写什么?个级写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在级的单位万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分级,并做如下板书)

试一试:写出下面各数,并想一想写数时哪儿难写?

五百零六万五万零三百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找一名学生板书)

订正上面的题。提醒学生注意:写数时哪一位上要写0。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说一说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呢?

结合前面的板书,使学生明确,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法则是:

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新课教学共安排3个环节。第一环节,重点使学生学会万级的书写和整万的数个级要写4个0占位。第二环节,学会写含有两级的数,掌握分级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级写,有利于学生分清楚哪一位上要写0。第三环节,总结归纳写法法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写法的2条法则。

3.课堂练习

(1)先在本上写出数位顺序,然后对着数位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三千二百万四千零五万

八十万六千零五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对着数位接着写下面各数。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3)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五十万八千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正确地读写小数.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读出下面各数:23470933110000389500.7

2.回忆一下:你是怎样读出这些数的?整数的数位顺序是什么?(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整数的计数单位依次是什么?(一〈个〉、十、百、千)

3.试着读出下面的数:2.7855.20.4635.9

你是怎样读的?这些小数表示什么?

4.导入: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有计数单位,也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小数的数位顺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①教师提问:看整数数位顺序表,你认为小数的数位应在什么位置上?(在整数部分的右侧)中间怎样区分呢?(用小数点隔开)

②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那么,十分之一表示小数部分有几位小数?(有一位小数)所以十分之一就在小数点后的第几位?(第一位)它所占的位置叫做十分位,计数单位就是十分之一.

③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推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什么吗?为什么?

(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百分位,因为它表示有两位小数,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④教师提问:谁能依次说出小数部分后面几位的数位顺序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千分位千分之一;万分位万分之一;十万分位十万分之一;

百万分位百万分之一)

⑤出示下表,提问:为什么后面用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很多数位)

2.学习小数的读法.

教师出例2:读出下面的小数:

6.50.04160.073

教师提问:你能读出下面这些小数吗?

教师总结:整数部分是0的就读作零;整数部分不是0的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是几就依次读出来即可.将你读出来的内容用汉字写下来,就可以了.(板书)

分组讨论:每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吗?

教师讲解:六点五表示六又十分之五;

零点零四表示百分之四;

一百点零七三表示一百又百分之七十三.

3.学习小数的写法.

出示例3:写出下面小数:

四点三九零点四零八三十点零一五

教师提问:写小数时应该怎样写?

教师说明: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零的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点,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四点三九写作:4.39

零点四零八写作:0.408

三十点零一五写作:30.015

学生讨论:每个小数分别表示什么吗?

4.39,表示四又百分之三十九;

0.408,表示千分之四百零八;

30.015,表示三十又千分之十五.

三、巩固练习.

1.填空: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说出24.375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两人一组先说一说,然后汇报)

3.读出下面的句子.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八点一三米.

(2)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七十五点六九千米.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5.判断.

(1)3.73读作:三点七十三.()

(2)零点三零七写作:0.307.()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5.208.()

6.提高题.

(1)有一个数,十位和百分位上都是6,个位和十分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2)小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七册第8485页例10例12。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

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利用分饼子的机会教育帮助了它。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8只桃子,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许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8只桃子太少了,不够吃。猴王说:那好,我给你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猴王又说:那我给你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肥肥还没等猴王说完又嚷到:太少,太少,还不够吃。猴王最后说:那我给你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8只桃子,平均分2天吃完。

16只桃子,平均分4天吃完。

32只桃子,平均分8天吃完。

64只桃子,平均分16天吃完。

得出以上的条件后,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只)

164=4(只)

328=4(只)

6416=4(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子只数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3)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8、16、32和64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被除数)除号右边的2、4、8和16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先填表,再比较)

被除数

24

120

240

2400

4800

除数

4

20

40

400

800

学生发现这五组题的商都是6。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回答问题。

(1)第2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生:第2组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5倍,商没有变。)都扩大5倍,也可以说同时扩大5倍。(板书:同时)第3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怎样?(生:第3组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第4、5组分别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怎样?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说得好!要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板书:相同倍数)

(3)请同学们以第5组为标准,拿第4、3、2、1组分别同第5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外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4)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又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商不变。)

2.归纳小结。

(1)师生共同比较两种变化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把两种情况总结概括成一句话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

(3)提问:如果被除数和除数不是同时扩大,或者扩大的倍数不相同,那么这个性质还存在吗?(用上面的例子,说明被除数、除数扩大的倍数不相同,商就发生变化。)

(二)应用商不变的性质

1.教学例11。

口算:36006004800400

(1)口算出得数后,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如把被除数3600和除数600同时缩小100倍成366,得6。

(2)要求学生在4800400这一题的基础上,编出两道题目,使被除数和除数都变化了,而商不变。

2.做一做。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363=804=

72090=36030=80040=

720xx00=3600300=8000400=

(2)根据13212=11,很快写出下面几道题的商,并且要说出道理来。

13200012000=

1320xx0=

1320xx200=

26424=

2640240=

264002400=

3.教学例12。

计算:8760120=

引导学生讨论:

(1)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有没有简便的算法?

(2)为什么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零都可以划去?

(3)(出示8760001200)这道题怎样简算?被除数末尾有三个零,计算时为什么只去掉两个零而不去掉三个零?

[这道题目的出现,作为例题的补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做一做。

计算:8060620xx500270

5.小结、质疑。

三、巩固练习

1.猴王分桃的故事中,猴王是运用什么规律教育帮助贪吃的小猴子肥肥的?

2.计算下面各题的商。

2814=()

(283)(143)=()

280140=()

(287)(147)=()

5628=()

算完后,请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商为什么都是2?

3.根据30060=5,分别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3005)(60○□)=5

(2)(300○□)(602)=5

填写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这两题的题意。即,(1)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当();(2)除数扩大2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当()。

4.在()里填商。

(1)244=6()

(2)2424=()

(3)24(42)=()

(4)(242)(43)=()

(5)(246)(42)=()

讨论:(2)式和(1)式比: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不变,商也扩大2倍;(3)式与(1)式比: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2倍,商缩小2倍。可见,要使商不变,第一个条件是:被除数和除数必须同时扩大或缩小。

继续把(4)式与(1)式比,(5)式与(1)式比,得出商不变的第二个条件是: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必须相同。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二十第13题。

五、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总的教学目标:

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理解100组成掌握100以内的顺序,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在明确个位,十位和百位三个数位的基础上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能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使学生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毛算。

初步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在教与式比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不等式。

第一课时

内容:100的认识例1,P53、P54

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理解100的组成。

2、掌握100的读法和写法。

3、理解整十数的递增与递减关系。

重点:掌握整十数的组成

过程:

复习:

1、(1)数数1-10

问:10个1是多少?1个10是多少?10里面有几个1?

出:1个1问:这是几块木块,可以用几来表示?这是几个1?

板书:1个1讲明,1是计算单位可以用来数数?

(2)同学们自己摆小方块。

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

问:这是几个1?1个1是几个10(10个1)(1个10)

讲明:10也是计算单位,也可以用来计数。

(3)再出示一张10个立方块条形图,让学生数清共10个,接着以10个立方块为一列,与原来的10个立方块摆在一起,就成为20个立方块,即2个10如此贴上去每贴一列学生接着数3个10,4个1010个10。

(4)10个立方块的图形完成后,

问:我们是几个几个数的?10个10正好是几?

师:我们知道1个10是10,2个10是209个10是多少呢?

强调:9个10再数一个10,就是10个10。10个10就是100。

(5)最后学生10个10个地数立方块,数一数共有几个10。

还可以怎么数?(横着10个10地数,竖着10个10个地数)

2、借助计数计讲清个位,十位,百位。

在个位档拔入9,再拔1。

问:现在是几(10)?

师:先拔去个位上的10,再拔入十位上的1颗。)

问:现在1颗代表多少?(一个10)

在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10。

问:那么在十位再拔入1呢?(2个10)再拔入1呢?(3个10)11呢?

现在十位是9呢,表示几个10呢?(9个10)

问:如果在十位上再拔上1颗呢?(10个10)

对,如果有10个10就先拔去十位上的10,再在十位的左边百位上拔上1颗珠,这就表示100,也就是10个10。

3、100的读法和写法。100是一个三位数,引导学生观察计数器,使学生直观地看到100就是100个1,也就是10个10,明确以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一位是个位。

在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都写0,合起来是100,读作一百,零不读出来。

4、例1,小木棒图,除起到巩固100的认识外,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十数的递增减关系,明确到十数的组成,即几个10个是100,几10是由几个10个组成的。

口头回答1个10是10,2个10是20,3个10是3010个10是100,然后再在书上填上空格中的数。

5、巩固练习:

想想怎样记住10-100之间的数,找规律。

整十数的递增。

去掉后面的0就是1、2、3、4、5、6、7、8、9、10

顺读,例读,10-100的数

比大小(在磁板上写)

30比几多?50比几小?

70排在谁的后面?90后面是几十?

80相邻数是几十和几十?

70再加几十是100?5个10是多少?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5

一、源自:

今天的复习课真没劲,也不知道老师是怎样想的?好像我们什么都不懂似的。真不过瘾!

是啊!我一看就知道答案,可老师还喋喋不休,把我的瞌睡虫都引出来了。

(部分学生如是说。)

复习课对部分学生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唉!我只要他们课上不捣乱就随他们。

(部分教师如是说。)

二、思考:

从学生的课间交谈中,可捉摸到学生对复习课的期望;从教师的闲聊中,可觉察到些许无奈。

那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怎样既能如《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觉得过瘾,又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又到一年复习时,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三、尝试: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觉得应树立这样的意识:把激活学生的复习欲望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复习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复习的主人。以下我想以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数的整除复习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及反思。

【教学设计片断】

1、回忆交流、激活记忆:

①说:

师:同学们,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我们已学习了近一年的时间了,谁还能回想起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张贴整除、质数、最大公倍数等卡片)

师:这些概念大家还记得吗?说给你同组的伙伴听听。(同组学生交流)

②看:

师:如果你觉得有困难,或者回忆得不是很全面,可以从抽屉里取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相关材料。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原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交流等形式诱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教师及时提供的学习材料纸,也为部分学生提供了适当的脚手架,注意了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尝试建构、体验特征:

③画:

师:这部分概念很多,并且知识之间有较强的联系。请大家根据自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画出知识网络图。

操作要求:体现这些知识的先后顺序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将所有知识联系起来画出总结构图,也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自己比较清楚的知识画出分支图。

(小组组长领取材料,明确本组的分工,大家齐心协力画出网络图。)

同时请一组的同学上黑板同时完成。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做的主动建构。所以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回忆、交流的基础上建构数的整除知识网络图这样颇具挑战性的教学设计。更能引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交流展示、共享成果:

④成果展示:

展示部分小组的网络结构图(说说自己这幅图的构想),并根据各个图的特征即兴命名。

选择部分典型的图和黑板上的图比较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新颖独特的作品,共同分享,即兴命名,体验数学学习中的美,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解释反思、扩建重构:

⑤结合网络图提问:

师:选你们认为理解比较深的概念讲给大家听听;

选自己不怎么理解的知识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

想一想自己这一组创作的网络图哪些方面处理得较好,哪些方面不够准确?(重新调整)

【设计意图: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探索的机会。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放手等待调整

1、放手。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碰撞、去思考、去发现、去建构。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回忆交流----尝试建构----解释反思----扩建重构这样颇具挑战性的复习教学设计。把复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更能引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每个学生进行构图的切入点也有所不同。有的组设计出花繁叶茂的花盆形状的图,并命名为盆景图;有的组设计出了从整除出发,每个知识点像杨柳条一样垂下的图,并命名为杨柳图蜘蛛网图放手为不同学生学不同数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课堂的勃勃生机,彰显了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本质特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思想和方法。

大胆放手,复习也精彩。

2、等待。学生在探究、交流、建构的过程中,既需要空间,更需要时间作保证,不能学生一有困难,就急不可待地加以提示;或某个过程不过是走走过场;更不能越疽代疱,替代学生的探究、建构过程,剥夺学生的发现机会。当然有时学生的发现、建构并不成熟或带有片面性,但只要教师稍加引导,有时就能成为极佳的教学契机。

本课中,学生在构图时,由于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间已长,难免有的学生已生疏,构图时间超过了预想,但我并没有急于完成这一流程,尤其是后面的展示交流环节更是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提问、相互启发、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相对完整、系统的知识。

知识在建构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活动中融通。让学生在这共识、共享、共进的良好氛围中感悟知识。

实践证明,等待是有效益的!

3、调整。新课程理念主导下的课堂,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学习状态不一定与教师原有的备课设计相吻合,尤其是复习课设计,因为以前所学内容并不一定是自己所教,所以预设的环节教者一般只能从经验出发,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当教师预设的流程与学生在课堂实际生成的流程不一致时,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流程。

本课备课时,我原先是在学生说好自己的构图后突出区分易混易错的概念。通过自然数的分类这一环节(奇、偶数,质、合数。)比较突出1的特殊性。但课堂上发现这个班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较好,所以毫不犹豫地删除,而是及时将侧重点转为质数、质因数、互质数这一部分知识,因变而变调整自己的思路。

教师在复习课上应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教学细节应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定。随学生知、情、意、行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案,没有必要把学生引向自己课前预设的学习状态,更不必把自己假想的学习状态、成人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从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出发,在生生、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课程资源,变革复习方式,促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方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及推理能力.

3.渗透比较、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根据问题补充相应的条件并列式.

(1)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有8盏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抽水机4小时浇地多少亩?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四年级有三个班,每班38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1)读题,与复习题1题进行比较,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了吗?该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并引导学生画线段.

(2)根据线段图,引导学生口述,教师书写小标题,形成板书.其他学生把书中第14页的空白填写完整.

①三年级有多少人?

404=160(人)

②四年级有多少人?

383=114(人)

③三年级和四年级共多少人?

160+114=274(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共274人.

(3)引导总结:从问题入手,推想出能直接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再看这两个直接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给出了,如没有直接给出,再思考利用哪些条件可求出直接条件,进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算什么.

2.类推学习例4.

(1)出示例4:两个修路队共同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天修了120米,第二天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2)分析题意,指名学生在原例题的线段图上标注所求问题.

(3)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分步完成,指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最后集体订正.

①第一队每天修多少米?

1203=40(米)

②第二队每天修多少米?

1023=34(米)

③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40-34=6(米)

答: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6米.

三、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三步应用题的解法:分析这类应用题可以从问题入手,并先求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条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7

片断1:

例题:每张桌子座6个小朋友,正好座了4桌,现在有25块小蛋糕,如果每人分一块蛋糕,请问:这些蛋糕够分吗?

学生小a上黑板板书,25-1=24(答:这些蛋糕够分。)

师:小a,题目上有没有1?

小a:没有。

师:有没有24?

小a:没有。

师:题目上没有1和24,同学们他做得对不对?

众生:不对。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这道题呢?

引导得出:46=24,因为25>24,所以这些蛋糕够分了。

小a想举手但又没有举手。一节课眉头都紧锁着。

师:这样才是完整的解题过程,以后大家注意了。

片断2:

例题:把两个棱长5厘米的木块粘合成一个长方体(如下图),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5

55

生1:(5+5)52+552+(5+5)52=250(平方厘米)

生2:5562-552=250(平方厘米)

生3:(5+5)54+552=250(平方厘米)

小b:5552=250(平方厘米)

突然有个学生叫了起来:不对,555求的是正方体的体积,再2求的是体积和,不是求的表面积,老师他混淆概念了!沉寂片刻后,许多学生都附和了起来。

小b可能想法也不成熟,涨红了脸,一下子讲不出个所以然。这时老师轻轻地对小b说:别急,我有一种预感,这种解法也许有你的道理,大胆说说看。说完老师取出两个正方体模型,说:同学们,别着急,我们把两个正方体拼在一起,看看有什么发现?

小b将两个正方体拼成一起,数了数突然眼睛一亮,激动地说:我不是求的体积和,你们看,拼成长方体后,其中一个正方体剩下5个面,第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555,这个式子不是表示求体积,而另一个正方体和它是一样的,所以再乘以2。

小b越说越清晰,讲好后生怕别人不懂又将自己的思路完整地说了一遍,说完后大部分学生终于醒悟过来。大家不禁一齐鼓起掌来。

师:受他的启发,大家还有其它解法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下子课上可热闹了,大家兴趣盎然,通过拼图、观察、比较、讨论马上又有了几种解法。

生5:55(52)=250(平方厘米)

生6:(555)2=250(平方厘米)

生7:55(6-1)2=250(平方厘米)

反思: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那么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呢?特别是学生的结论出轨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我想有时不妨鼓励学生自圆其说。

1、自圆其说能使我们发现意想不到的过程和方法。

片断1是日前笔者在一次随堂课上看到的。教者看似把教学过程设计得条理清晰,思路严密,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下课后,我问小a是想的?可能是上课的情绪还在影响着他,刚开始怎么也不肯说,我说:你用25-1=24,没有减2、减3,老师认为你肯定有自己的想法,能说给我听听吗?在我的再三鼓励下,小a终于说出:46=24,25减少1才等于24,所以当然够了。

多好的思路,多好的方法呀!可惜教师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如果教师给学生一个自圆其说机会,试想这样难得的资源还会白白流失吗?

2、自圆其说是一个高层次的思辩过程。

片断2:当学生出现与众不同的解法时,教者并没有立即加以肯定或否定,而是将话题解释权抛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自圆其说,可以感受到小b解释完时是多么的自豪,其他学生的掌声是多么的发乎内心。一个高层次的思辩过程就诞生了。而正是基于此,其他学生又想到了不少的方法,其后有些解法虽然貌似但非雷同,孕藏着不同的思想和方法。

两个片断,两种方法,说与不说间,感受不一样,效果各不同。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沿海版第八册数学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一、激趣导入

1、小组交流商品标价记录单,请两名学生上来展示。

2、电脑出示1:某超市手套、毛巾的标价,导入新课。

(在某超市商店里,老师看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2.5元。这里的2.50元、2.5元分别是()元()角,它们的价钱相同,为什么写法可以不同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3、揭示学习目标。

问:看到小数的性质这个课题,你认为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性质、应用)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小数的性质

1、做一做做一做1,得出0.30=0.3

做一做2,得出0.6=0.60=0.600

2、引导观察(思考讨论)0.6=0.60=0.600

(1)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2)从右往左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及顺序的理解.

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掌握文字题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难点

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复习题:

45加上39的和除以6,商是多少?

2、口答:

35与43的和是多少?

67与35的差是多少?

25乘以4的积是多少?

80除以20的商是多少?

3、根据条件补问题,并且列出综合算式.

(1)36与44的和乘5,()?

【积是多少?(36+44)5】

(2)25减去64除以8的商()?

【差是多少?25-648】

二、学习新课.

(首先揭示课题,板书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1、出示例2.45与39的和,除以45与39的差,商是多少?

集体讨论:

(1)这道题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关系式怎样表示?

(求商.用除法计算,被除数除数)

(2)能直接算出来吗?必须先算什么?

(不能直接算出来,必须先算出被除数、除数.)

(3)题中被除数、除数是怎样表示的?

(题中被除数是45与39的和,除数是45与39的差.)

(4)那么必须先算出什么?后算什么?

(必须先算被除数是45+39=84,除数是45-39=6,后算商,846=14.)

(5)怎样列成综合算式?把谁写在前面、后面?为什么?

(因为要求的是商,所以被除数45+39写在前面,除数45-39写在后面.)

45十3945-39

(6)怎样表示要先算出45+39和45-39?(必须要加上小括号.)

(45+39)+(4539)

=846

=14

2、引申、变化.

把例2改成:45与39的和乘以45与39的差,积是多少?

教师提问:这道题求什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

(45+39)(45-39)

=846

=504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0

一、感知温度。

让学生感受到温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上,我创设了“两瓶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冷和热——感知温度,从而导入本题。

二、了解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找温度。

这个环节,我也是从生活中的温度出发,以“冰箱窗口上的温度数据”引入,让学生会读温度,知道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和写法。进而介绍温度计、0度的教学。在这环节上,我第一次上课时,并不是这样设计的。经过教研员们的指导,让我体会到,温度来自于生活,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去寻找温度。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温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处处存在。

三、比较温度,感受学习负数的必要性

这个环节,是最让我头疼的。尝试了多种方法,效果不是特别的好。由于是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要过高。必竞还差半年多呢?所以,我就先出示两组温度,一组零上,一组零下,通过标温度,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比较零下和零下的温度。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们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这样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会了怎样比较温度。能够掌握了比较温度的一些规律。其实,在这个环节上,教研员还给了我一些建议。出示:两个零上的温度,两个零下的温度,0度,大胆放开,让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发现温度之间存在的规律。但是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没有大胆的去尝试。最后我选择了放弃。有机会真想尝试一下。

四、观察地图,总结南北、东西的温度存在着什么样的规律。

在这一环节上,让学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了解我国的天气情况,渗透了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点体会,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我成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2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记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亿以内数级正确的读出亿内的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介绍我国的四位分级的记数规律;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鹏博士教学软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

2、回答问题:

(1)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

(2)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读出下面各数:4759605870029000

从右往左说出4759各数的数位。板书:

4759

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

二、新课

(1)在生产和生活中往往要遇到更大的数。例如2000年北京首都的人口有一千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些比较大的:

(2)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3)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的数,已知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万

让学生再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的数,一直数九万。提问: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相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

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并让学生看课本第3页上的你知道吗?,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指出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①说明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②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 2024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2024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数学小班教案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孩子们的学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热门十四篇

    在众多文章中“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是励志的句子编辑最爱的一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一些色彩。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00字(模板11篇)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从零到一的过程,我们喜欢收录不同类型的文案句子,句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表达形式,你喜欢什么样优美的短句?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00字,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期所教的四年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1篇

    岁月流转,按照学校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那么是时候精心准备教学工作总结了,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我认知,以便改正缺点,书写工作总结需要注意点面结合,突出重点部分,在写教学工作总结中,哪些需要重点讲呢?我们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工作锦集11篇

    可供我们参考的范文模板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有时比较苦恼的就是文案的写作,范文在学术圈的重要性日益被认可。 我们的语言能力是可以通过阅读范文提高的,这是一篇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用心制作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期待您的喜欢,希望这个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启示如果你觉得不错请分享给身边的人!...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篇

    栏目小编整理了以下可能与您有关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的及。教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大家都可以参考一下互相鼓舞!...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据我所知,对于许多人来说,写文档时常常会遇到提笔不知如何下笔的困扰。因此,范文的研究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你是否已经找到了写范文的正确方法呢?经过我细心的考虑,我为您编辑了一个名为“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帮助您在拥有美容秘诀时不忘与朋友们分享!...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1篇

    我在这里分享一篇网络文章,主题是关于“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使用文档处理工具可以让信息更加有序,并增强其可读性。范文的作用和价值虽然缓慢但稳定地在人们的意识中产生影响。通过模仿范文的写作思路,我相信我们的文章也会更有条理和逻辑。如果坚持查看范文,你的文章也能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