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 冷和热教案
和倍差教案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也许"和倍差教案"就是你要找的,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倍差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相关背景知识。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4.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朗读并背诵。

教学难点:

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会作品所蕴涵的情思。

教学步骤:

一、诗画导入

展示一组cai画面:春天早晨小鸟啼鸣落花纷飞

师:(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小学时学过的哪首诗?

生:孟浩然的《春晓》。

师:(启发)诗人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写出了诗人微妙的惜春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早寒江上有怀》。(屏幕显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

⑴下面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这首诗

⑵推荐学生个读

⑶学生评价。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从字、词、节奏、语调等方面来指导)。

⑷(齐读)

三、赏析研读

赏析首联

问题:

①诗中哪个诗句是写早寒的呢?(首联)

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是深秋呢?(木落、雁南飞)

③冬天还没到,为什么就感到寒冷呢?(北风寒意)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北风(呼啸凛冽)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首联:鲍照《登黄鹤矶》诗有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孟诗首二句,当从此处脱化而来。(展示鲍照诗句)

(深秋渡江,清冷的天幕底下,触目是萧疏枯木,心中顿觉凄凉。这是审美感受中的凄凉而非温度觉的寒凉。江渡之寒既不在感觉中也不在逻辑判断中,而存在于审美感受中。)

刘宋大明六年(462)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刘子顼为荆州刺史,出镇江陵,诗人以子顼征虏将军府参军随赴荆州任所,途中行经武昌,登黄鹤矶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他当时离别家乡的悲愁和倦于奔波的愁苦心情。

首二句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写登黄鹤矶时所见眼前景物并点明季节:大雁南飞,寒风北来,树叶纷纷零落,使大江边的渡口平添了一派肃杀萧条景象。这二句意象开阔而又苍凉,一开始就使诗蒙上了一种抑郁低沉的情调,起手不凡。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称其可与屈原洞庭波兮木叶下比美,并非虚美之辞。

赏析颔联

联系思乡的诗句:你能说说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吗?

赏析

查看更多>>
最新冷和热的教案精选5篇

由于我们工作的严谨,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让我们来参考一些范文吧!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最新冷和热的教案精选5篇"这样的内容,仅供参考,我们来看看吧!

冷和热的教案【篇1】

冷和热的教案

导语:

冷和热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概念,而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的能力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冷和热的概念,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冷和热是两种相对的感觉,需要有参照物。

2. 能够用体验的方式感知冷和热,并描述感受。

3. 能够通过实例判断物体的温度是冷还是热。

4.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判断物体的温度,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教学准备:

1. 一个小水盆

2. 冷水和热水各一杯

3. 多个不同温度的物体,如温水杯、冰块、热空气等

4. 教学投影仪或幻灯片

三、教学活动:

1. 导入活动(10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冷?什么是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然后将其记录在黑板上。

2. 触觉体验(15分钟):

教师拿出两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请学生用手轻轻触摸,然后描述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冷和热的差异,并记录学生描述的关键词汇。

3. 视觉体验(15分钟):

教师放映一组图片,包括冰块、水蒸气、火焰等,然后引导学生用眼观察这些物体,描述这些物体的温度,并分别记录在黑板上。鼓励学生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述感受。

4. 比较实验(20分钟):

教师将温水杯、冰块、热空气等不同温度的物体依次放入小水盆中,请学生将手伸入水盆中感受并描述感受。再询问学生,哪些物体是冷的?哪些物体是热的?鼓励学生观察和判断。

5. 游戏活动(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轮流触摸不同的物体,然后由触摸者用自己的感受描述物体的温度,并让其他组员猜这个物体是冷还是热。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交流,提高判断能力。

6. 总结归纳(1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学到了什么?冷和热是两种相对的感觉,不同温度的物体会引发不同的感觉。”然后教师再次回顾和总结当天的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四、巩固和拓展:

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观察周围的物体,讨论它们的温度,并判断是冷还是热。

2

查看更多>>
冷水加热教学反思6篇

本文是小编专门为您整理的“冷水加热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上课前,教师都必须写好课题计划与教案。教案为教学方式教学技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冷水加热教学反思【篇1】

首先谈谈教学实验器材的准备方面,教学设计在科组里集体讨论,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讨论,结合教师你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在实验的器材准备方面也做了比较细致的准备。实验中要用到热水,要事先烧热,并用买来的水壶装好保温,为保险起见,我还找来加热棒放在装满水的桶里提前加热一桶水备用。实验用到的烧杯、试管、小塑料袋、毛巾、这些工作自我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烧杯要找足够大口径的,因为要容的下装满水的塑料袋,而且还要能让塑料袋自由沉浮不受阻碍。小塑料袋的选择也很重要,要带有密封扣的,像衣服拉链那样,大小要合适,在文具店里找到的`。装冷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有气泡在袋子里面。还有试管,要求实验前装满水,并有气球皮包住试管口,也是不能有气泡。要使没气泡,只需装水和封盖在水下进行就可以了。

其次谈谈不足之处吧。感觉上课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验也都很成功。不足之处在于实验过后引导学生解释冷水袋沉浮的现象,不理想。没有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水袋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应该利用板书引导回顾之前学过的的浮力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解释。

冷水加热教学反思【篇2】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思考,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暖炉里烤……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

因此在实验上我就有选择地放弃了一些不影响结论生成的实验。比如一开始冷水袋放在热水槽里和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两个活动,考虑到在班上上课没有条件准备大量的热水,我舍弃了前一个活动改为讲图片分析原因,我准备的是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的演示实验。为

查看更多>>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热门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 教案课件能反映出教师的创造性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教案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根据您的要求,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了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激发您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篇1

教学内容: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第101页的例题 , 练习二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重、难点:运用对比方法,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观察这幅图后,你有什么问题?

2、菜地的面积是多少?怎样计算?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4、周长的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

(二)、确定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本节课学习1~4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的问题,大家课后去自行探讨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进行分组,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4人一组,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活动,记录员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做出记录,汇报员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大家一同观察、操作、讨论,总结学习结果。课前分组。形成制度:每个人担任的任务定期进行交换。

围绕以上4 个问题,展开学习。

1、估计教科书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测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这些问题请课后自己去解决好吗?

六、课后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正方形的面积,课本8688页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探索并掌握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正方形面积公式,会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面积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出示小明家平面图

师:餐厅是什么形状的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仿照上节课的内容,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交流: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出示挂毯:求挂毯的面积。

10dm

合作交流:10dm

生1:1010=100平方分米

生2:10分米=1米11=1平方米

生3:10分米=100厘米100100=10000平方厘米

师:你能发现什么?

生: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查看更多>>
冷和热教案
冷和热教案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冷和热教案、精选冷和热教案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