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本文的主旨在于探究与“设计教学课件”有关的议题,请关注我们的网站获得更多实用资讯!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总结精选

设计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并通过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活动的参与更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美妙的清晨.

2、通过各种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激起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3、指导学生唱准歌曲《清晨》第四段中的大跳音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创设宁静的氛围,学生安静地进教室。(背景音乐:《清晨》)

2、出示两幅日出图片。

3、给学生聆听两段不同情绪的音乐,选择哪段音乐与画面更相配。

二、师生互动,体验情感

1、聆听清晨音乐

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为歌曲配入打击乐器。(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创编)

3、学唱清晨歌曲

(1)复听清晨音乐,跟老师做一些简单而又轻松的律动。

(2)跟音乐用“绿”哼唱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几个部分?

(3)学生用竖笛自学歌曲的第一部分16个小节的曲调,也可以通过自己视唱来自学。

(4)教师通过范唱和范奏的方法教学歌曲第二部分的曲调,重点指导好第一乐句的大跳音程的音准。

(5)省略第二段,直接将1、3、4段曲调连起来唱。

(6)学唱歌词一、三两段。

三、歌曲处理、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

设计教学课件 篇2

1、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借助多读,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

读懂猫妈妈所说的话,知道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的原因。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产生要亲眼目睹这幅画的风采的强烈愿望。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 读读记记“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璀璨、永不磨灭”等词语。

(1)自己先读一遍。

(2)指名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对。)

(3)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师小结:

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位作家在欣赏完《蒙》这幅画像后有着怎样的感受。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

二、明确要求,完成自学

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并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标记。

三、交流探究一,整体感受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

1.人多。(对,其实文中还有多处写到了观看名画的人多,你能找出来吗?有这么多人来观看,这就是这幅画的魅力!)

2.画展出的不易。(一幅画的展出竟需要美法两个大国多次交涉,这幅画的确很有魅力啊!)

3.预设:读第5段:

读得真有感情,你能概括地说说这段写了什么吗?(画像的内容)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还有哪些语段呢?(6.7段)

对,5.6.7段就是通过对画像内容的具体描写来表现名画魅力的。

4.课文还从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呢?

(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

5.小结:

正像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那样,作者就是从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哪一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呢?(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

四、交流探究二,语段研读

1.好,我们就来看这部分。幻灯出示:请同学们再次品读5-7段具体描写画像的语句,将最能吸引你的一部分的描写画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这部分描写好在哪儿?

同学们刚刚读了具体描写画像内容的语句。哪部分描写最吸引你呢?

2.研读第6段

预设:

(1)生:我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最吸引人。

师:哦,你认为这部分的描写好在哪呢?

生:作者的描写很生动,很细致。

师:细致生动地描写蒙娜丽莎微笑的词有哪些?

生: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2)师:你知道“矜持”什么意思吗?

(慎重、拘谨)

(3)一个简单的微笑,作者却从中解读到这么复杂的情感,这是为什么呢?

(4)(“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

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而是作者由画面展开的想象。)

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

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5)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美呢?(指名读)

3.写一写

师引语: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一幅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世人如此地津津乐道。这幅画的魅力就在于不同的人看到这幅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下面就请同学们

再次欣赏这幅画,发挥你的想象,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

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

(1)想一想,写一写。

(2)指名说。

(3)出示关于微笑的资料。

4.研读第5、7段

同学们真了不起,也学会了作者边欣赏艺术作品、边展开想象的方法。课文5.7段的描写也采用了与描写微笑相同的方法,那就是将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两段中展开想象的句子赶快找出来,体会这样写的精妙,然后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1)你想读哪一句?谈感受。

(2)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个性化朗读)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1.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情和朗读中,老师也深切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让没见过这幅画的读者们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真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幅画的风采。

教师引读:难怪作者与《蒙娜丽莎》的约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却在作者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最后一段)

2.学到这儿,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幅杰出画像的创作者达芬奇。(出示图片资料投影)

但凡上过公开课的老师肯定有一个感觉,准备公开课是一件累人的事!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蔡依林的一首歌,歌词唱得太快,听不清,歌名我倒是记住了——《玩美》,挺有意思吧?!

整个备课的过程就是“玩美”,不停地想,不断地问,不时地改。雏形出来了就上一节,请同事听听,再想想改改;然后再上一节,请同事、师傅、领导听听,完了综合各方意见再改改;最后自己上一节,感受感受。才敢拿到兄弟学校献丑!其中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写话训练的设计,最先的想法是欣赏完达芬奇另外一幅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课本上有一幅插图),运用想象的方法写写其中一个人物,可是后来听课老师提出这个题目太难,人物外貌看不清,而且时代背景学生不了解,学生作业反馈上来的确是这样;后来干脆在感受完蒙娜丽莎微笑的美之后,让学生再次欣赏画像,发挥想象,“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一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无从着手;再后来模仿课文的写法,让学生想象再写下来,“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试教下来这种设计应该比较合理,学生也最有话说。完了之后,我就在想,平时上课可没这么“磨”呀!钱梦龙老师在备课中谈到:“我的水平不高,只有初中的水平,我读的时候觉得有疑惑的地方,学生一定也有疑惑,我读了好几遍才感受到好的地方,学生一定也很难感受到,我教学时就在这些方面导一导。”钱梦龙老师的做法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备课前即要估量学生什么地方读不懂、读不好,然后再展开教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课前要好好下点功夫啊!

上完了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友和导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比如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缺少有层次的阅读,因此学生读得还不够多,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这方面我还要注意加强。当然本身“玩美”的过程也让我学到很多,让我明白了上语文课之前,应重视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

玩美就是为了更加完美,玩美的过程充满艰辛,但会让你收获完美,所以值得!

设计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生活用品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教师教具准备:

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学具准备:

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如小钟表、小茶杯、小像框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请学生以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三、进入新课:

1、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也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的几种优秀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

(1)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2)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

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3)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正,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可以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袋里,都会使人感到舒适。

(4)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体见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打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5)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饱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象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2、设计者在设计各种用品时不仅要考虑美观而且充分考虑了实用的各种细节,着实让人感动。申国有句古话叫"学以致用",即物品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用途的,所以,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它的用途(功能),同时,人对物质产品还有精神方面的要求。(欣赏红

漆花形洗子)漆器制造在申国有悠久的历史,在自然的花朵形状的基础上加以规整化,是一件实用与美观结合得非常好的作品。(活动二)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

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活动三)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反馈阶段: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知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总结:

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生活用品设计不能单从美观的角度出发,要从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做到美观而实用。

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生活用品,

二、生活用品的功能,实用价值、审美价值

三、生活用品的设计原则,美观又实用

设计教学课件 篇4

学情分析

朗读和细读相结合通过朗读使学生对这两首散文诗形成初步的印象,对它们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有一个感性的体会,用更细致的引导性的逐段分析和读解印发他们对文意中更细微的内涵的理解,激发他们自觉扩展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内容和本单元教学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读·点拨法

教学资源:查找有关纪伯伦的生平简介及作品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时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板书课题、作者)

二、纪伯伦简介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多媒体展示)

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kuì):赠送(礼品)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cuǐcàn):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xiào):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xū)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哎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3、教师范读,学生用简洁的语句表述自己的感受

4、学生诵读全文,主动质疑,提出问题,师生合作交流

学生的质难问题有:

(1)“呜呼!彻夜不眠使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教师点拨,师生交流明确:

(1) 确实如此这也正是散文不同于抒情散文的地方这里用“然而”或“但是”来

替换“纵使”,在语义上更明白一些,语法上也较合规范不过,“纵使”,至少在汉语里,有鲜明的强调意味,用在这里使文意为之一紧,因而在效果上不仅获得了某中转折的味道,而且使这段话在语义层次上变得更为丰富和有气势和诗的结尾连在一起,凸显出 诗人一种类似于我们所熟悉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形象

(2) “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一句比较含混,可能与翻译有关,但基本

上不影响对全文的理解,不必拘泥于此句的出处,联系上句“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来理解此句,可视为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人虽然出生时是轰轰烈烈,但终归要寂寞地老去

和其他大多数篇目不同,这两篇是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同时有是诗歌,经由母语作为中介的译作,在语义上会有所影响;同时,我们从中所感受到的文字之美相当大程度上也是由我们的母语所构成,而与原作的面貌有所不同,这是在教学时也需要注意的有点比如两首散文诗的译文中出现大量成语和双声叠韵词及少量文言词,除了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所列之外,还有类如“碧海丹霞”“纹丝不动”“夜阑人静”“呜呼”“鸣锣开道”“不动声色”“青枝绿叶”“酷肖”等等,都是为了在翻译中取得与原作大致对等的诗意效果而采用的,需要有所体察

四、指导研习,深层理解课文内涵

1、学生齐读全文后,合作研讨:(多媒体展示)

(1)《浪之歌》如何理解诗人在文中塑造的“海浪”这一形象的?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想一想,诗人借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浪之歌》第五节非常精彩,你认为精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具体分析一下其艺术手法极其作用

(3)《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及拟人手法的灵活运用作者写出了“雨”对这个世界的哪些贡献?作者由雨感悟到了什么?

(4)《浪之歌》和《雨之歌》都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海浪对情人海岸一往情深,忠贞不二她容忍海岸的任性,静静地守护着海岸;

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她对爱情的信念,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曲折的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忠诚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2) 一是运用排比手法,“曾有多少次、、、、、、”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使人

读来如娓娓低诉,浅唱低吟二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十分恰当,我“长吁短叹”“嘻嘻哈哈”将多愁善感而有顽皮任性的“海浪”十分形象地刻画出来“纹丝不动”“面无笑容”则把“礁石”的冷漠无情展现在读者面前三是流利舒畅的语言增强了文章在辞色和音律上的美感

(3) 雨的形象:在《雨之歌》这首散文诗中,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诗人对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的处

理,从第三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六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似乎又成了一只鸟的形象,而且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二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五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拟人的手法运用于无形,出神入化

雨的贡献:把千山万壑装点,镶嵌绿野大地,滋润山河花草,沟通天地,洗濯心灵作者由雨感悟到尘世人生和雨一样: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4)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浪”和“雨”赋予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将它们塑造成富有丰富的感性内容的形象,刻画生动而真切,细腻而感人

都善于在平易中抒发隽永,“浪”和“雨”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但经过作者理性的思考加上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怀,使读者获得远不止一般的审美和愉悦

虽然将“浪”和“雨”拟人化了,但并不脱离“浪”和“雨”的自然和物理的特征

五、朗读品味,更深理解语言内涵

1、“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海岸”“爱情”“空气”各代表着什么?

明确:作者想象紧贴着海浪的物理特性来写:海浪经过阳光的蒸发会 变成水蒸气,脱离“海岸”,在文章里,“海岸”代表着作者的祖国“爱情 ”实际上是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而“空气”则是使作者远离祖国的各种因素

2、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明确:海浪在不停地翻滚,所以作者说“生性执拗,急躁”,而海岸却是纹丝不动,所以是“坚忍而有耐心”

3、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明确:因为爱这个世界,所以就要日夜不停地、清醒地守护着它,让它更加美好,即使面容憔悴,也在所不惜,所以作者说“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4、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明确: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与诗人的形象已经合为一体,海浪的倾诉已经幻化成为诗人自己的坚定声音,海浪成了诗人自己的化身,海浪的工作也就成了诗人的工作这最后一句话深化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将为祖国终生奋斗的决心

5、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明确:雨是从大海中蒸发上空中的,那蒸汽就好象是大海发出的叹息一般;在空中蒸汽遇冷变为水珠落到田野,那串串水珠就如同是天空的泪水一样;田野得到了雨水的滋润,万物生长,青枝绿叶,繁华似锦,就犹如田野的微笑似的

6、这两首诗中,作者的想象多数时候是紧贴着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展开的请大家理解下列句中所包含的自然特征

① 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自然特征:波浪泛起的浪花就像珍珠一样

②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

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自然特征:雨化作清晨的朝露,点缀在花草之上

六、课堂小结

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依照本文,仿写一首散文诗

2、《伴你学》

设计教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图学会n.l两个声母,能以清形,读准音,在四线格中不确书写。

2、练习拼音,能区分n.l分别与u和ü相拼音节。

3、认识轻声音节,能正确读句子。

教学重点:

n的发音。

教学难点:

1、nl与uü的音节。

2、轻声音节的读法。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卡片,bpmfdt.

这几个字母叫作什么?(声母)

1、 练习音节。

d? dú dū dùdei dou dai tui dao

二、 授新课。

1、 学习n.

(1)出示图片n.

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一个门洞)

(2)指导读音。

① 老师示范发n音.

② 教读音方法:

发音时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出来.

学生仿读→指名读.

(3)记字母形

师问:你们着n的形象图的什么?(门洞)

教顺口溜:一个门洞.

2 、学习

(1) 出示图片l。

师问:图上点画着什么?(一根小棍)

(2)指导读音。

①教师示范发l音。

②教读音方法。

师问:你们看l的'形象图的什么:(小孩手里拿着的小棍)

教顺口溜:一根小棍子l l l.

3、 指导书写。

(1) 让学生自己说出两个字母在四线格里所占的格位。

n:l n.

l: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写到中格第二条线止笔。

4、 教学拼音。

(1)教读: lǜ liǚ , nái niú

①出示幻灯第五幅图。

师问:图上都车了什么?(柳树、奶牛)

②小声试读下面四个音节。

lǜ liǚ ;nái niú

③绿柳和奶牛是两个词。

5、教学两个句子。

(1)出示幻灯第三幅图。

师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妹妹拿梨)。

(2)小声试读下面音节,应该什么?

(3)师讲轻声音节。

mei mei na li

妹妹第二个音节没有标声调,我们读的时候应读轻声。听听示范读,齐读。

读全句话,指名读→齐读

这四个音节写了谁干什么?所以这是一句话。

(1) 投影第四幅图。

师问:图上画了谁干什么?(弟弟拉驴)

(2) 看图读下面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教读音节。

Nu lu nu lu nao le lao lou

E ai

n

i ei

(1) 学生自己小声读。

(2) 指名读

(3) 抽读卡片。

三、 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 n l

图 片 n 图 片 l l

n-e l-e

n-ù-nù n-ǚ-nǚ

l-ù-lù l-ǚ-lǚ

牛 图

lǘ liǘ nái niú

妹妹拿梨图 弟弟拉驴图

设计教学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平均数刻画一组数据特征的过程,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经历移多补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

3.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套圈统计图(每组一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欲,提出问题

看套圈比赛的录像,出示统计图。

1、这幅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想一想,是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产生求平均数的心理需求

(1)学生讨论交流哪一队套圈套得准一些。

(2)提问:怎样比才既合理又公平呢?

(3)揭示:要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就是要比较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也就是平均数。

2.自主探索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先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讨论交流。

(1)通过移多补少,直观揭示平均数的意义

(2)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列式计算:5+9+8+6=28(个)28÷4=7(个)

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

(1)估一估

(2)算一算:11+4+8+2+5=30(个)30÷5=6(个)

这里的3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里用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这次比赛中,男生套得准一些。

3.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1)比较

男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女生中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哪些人套中的个数比平均数少?

(2)提问: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3)小结: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三、拓展练习,深入理解

1.练习用“求和再平均分”的方法求平均数

(1)出示校运动队三年级学生肺活量情况统计图(三名学生)

提问:你能算出他们的平均肺活量吗?

交流: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2)出示三年级部分学生肺活量情况统计图(四名学生)

提问:算算他们的平均肺活量。

比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平均肺活量比一般学生要大。

2.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1)出示游泳馆录像并配音:一天小明去学游泳,这个游泳池的平均水深130厘米。小明心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学游泳不会有危险。同学们,你们觉得他想得对吗?

(2)学生交流

3.利用平均数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特点判断平均数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出示并配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规定:心跳次数平均每分钟在120~200次为运动量适宜,低于120次为运动量过小,高于200次为运动量过大。

我们对小明在游泳过程中的心跳情况进行了统计。(出示:心率情况统计表)

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心率(次/分)150160180170140

(2)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些什么?

(3)他平均每分钟的心跳次数不可能是下面哪个答案?为什么?

①130次②160次③190次

(4)根据平均数的这个特点,你能说出这个平均数的范围吗?

(5)小明的运动量适宜吗?

4.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1)出示一高一矮两名学生

指一指:他们俩的平均身高大概在什么位置?

(2)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体坛明星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矮)

指一指:另一位体坛明星大概有多高?

(3)出示郭晶晶的照片和她与另一位运动员的平均身高的虚线(虚线比郭晶晶高)

指一指:这位运动员的身高大概在哪里?

猜一猜:他是谁?

(4)出示新浪网上的NBA排行榜

找一找:有平均数吗?

想一想:姚明的总得分比特里要高,为什么他们的均分却相等呢?

四、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 设计师课件

    为了更方便使用励志的句子的编辑整理了“设计师课件”类的内容。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写好教案课件,可以确保重要内容不被遗忘。我建议你看看或许能收获一些!...

  • 培训设计课件

    为了解决您的问题励志的句子为您献上一篇可行的“培训设计课件”。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 设计软件课件汇编

    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 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关注学生的反应情况。励志的句子编辑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设计软件课件”,祝你在学习和工作中越来越出色!...

  • 设计基础课件

    在讲课之前,老师都会提前精心准备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是应当尽全力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学体系,你是不是正在为如何撰写教案课件而苦恼呢?想要探索“设计基础课件”的神秘内容,请接着看下去,期望我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 页设计课件8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范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质量的范文能得到更多人参考,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页设计课件8篇”,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1、导入:在我国西部甘肃省漫漫黄沙之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这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

    设计课件 06-21
  • 设计与制作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设计与制作课件”更多的信息,希望本页内容能帮助到您!...

  • 设计流程课件通用

    您需要的信息我已经为您准备好了:“设计流程课件”。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每天老师要有责任写好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体现。保存此文随时可供参考!...

  • 标志设计课件通用

    教案课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与教学步骤息息相关,又牵涉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一位敬业的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案课件。因为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励志的句子已根据您的需求为您准备好了一篇标题为“标志设计课件”的文章,继续向下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