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范文大全

比例的课件模板

栏目: 比例课件

2024-10-07 09:29

【#范文大全# #比例的课件模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各类范文的需求不断增多,好的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比例的课件模板》,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比例的课件 篇1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3—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2)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过程性目标:

(1)在交流讨论中完善自己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经验认识,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

(2)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感受和领会正、反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及特点,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目标:

逐步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导入复习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反比例。

2、比一比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例子有很多,现在我们就来玩个小比赛,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比比哪组同学能举出更多的成正比例关系的量或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学生小组内举例并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收集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各一个,记录在卡片上。

3、反馈评价。

教师根据各组举例的情况进行评比,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二、回顾整理

建构网络

1、过渡

师: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但是老师发现这些例子中有的是成正比例,有的是成反比例,有的是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那么,该怎么样判断两个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呢?

2、复习正比例

(1)师:(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正比例的例子)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正比例)

学生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正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2)师: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种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使,速度保持在100千米/时,说一说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用多种方式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有什么方法能把题中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列表、画图、用式子表示) 学生回答。学生介绍完每一种方法时,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要怎样做?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就是课本第63页的三种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第63页,仔细读一读,并把三种方法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课件出第63页的表格)谁来告诉大家,表格里的空格应填几?(200、300、400、500)你是怎样算的?(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 指名回答。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63页的坐标图)谁来说说这幅图又该怎样做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仔细

观察所描出的点,你发现了什么?(所描的点都在同一直线上)仔细观察这幅图,估一估,如果时间是时,路程应是多少?(350)时间是时呢?(550) 师:如果时间用t表示,路程用S表示,那么两者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St=100)

3、复习反比例

师:(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成反比例的例子)这是刚才一位同学所举的例子,大家判断一下,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反比例)为什么?(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积一定。)

指名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反比例: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两种量的积一定。

4、练习:

师:大家现在已经能熟练地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用投影仪出示收集到的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的例子)这是刚才一位同学举的例子,你们帮忙判断一下,是成何种比例?(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5、比较正反比例的异同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梳理,你认为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课件出示下面表格)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讨论讨论。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组能派名代表来说说?

教师指名回答,多让几个学生说说,学生每说出一点教师用课件出示,说不出教师再进行引导,最终形成下面表格。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不变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点

1、一种量扩大或缩小, 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变化方向相同)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一定的。

1、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 而缩小或扩大。(变化方向相反)

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三、巩固练习

深化理解

1、下面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书本64页第一题)

2、订阅《小学生周报》的总钱数与《小学生周报》的份数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为什么?

3、⑴如果y=8x,x和y成(

)比例。 ⑵如果y= 8/x,x和y成(

)比例。

四、课堂总结

深化提高

师:今天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对它们进行了比较,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怎样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比例的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3,练习十一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让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建立解比例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2)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18∶20和7.2∶8 100∶0.2和10∶0.00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取个别学生的答案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填空。

3.6∶9=2.4∶6 ( )×( )=( )×( )

二、导入新课

教师:谁能很快说出下面比例中缺少的项各是几?(学生试说)

14∶21=2∶( ) 1.25∶( )=2.5∶4

教师:在一个比例式中,共有四项,如果已知其中的任何三项,要能很快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就要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教师:像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意三项,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同学们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

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交流中既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把比看做除法,那么34∶12=x∶49就可以转化成34÷12=x÷49,学生就可以运用原来学习解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34∶12=x∶49转化成12x=34×49来解。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请一个同学回答,你把34∶12=x∶49转化成12x=34×49来解,根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2.巩固练习

教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含有未知数的乘法等式来解吗?在黑板上出示:

3∶4=x∶21 4∶13=9∶x x∶8=12∶32

学生解答,抽取几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并集体订正。

3.教学“试一试”

出示 教师:这个比例和前面几个比例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指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像这样的.分数形式的比例,同学们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吗?想一想,怎样解?

学生讨论并解答,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求出x的值。

教师:解分数形式的比例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用交叉法找出比例中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验算,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和第5题。

(2)讨论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做: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外项,这样就可以写出比例式了。如果我们把左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两个数就应当作为比例的内项,也可以写出比例式。

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课件显示:

如果把6,1.2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6∶x=3.6∶1.26∶3.6=x∶1.2

1.2∶x=3.6∶61.2∶3.6=x∶6

如果把6,1.2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x∶6=1.2∶3.6x∶1.2=6∶3.6

3.6∶6=1.2∶x3.6∶1.2=6∶x

教师:写比例时,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出所有的比例式,即不重复又不遗漏。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的第6题,然后教师讲评。

五、全课总结

(1)什么叫解比例?

(2)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一般方法。

①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改写成方程。

②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3)这节课你运用了哪些学习的方法?还有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本课时新内容不多,主要把新知识融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依靠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本课设计时重点展示如何将新知识(解比例)转化成学生原有知识(解方程)的过程,并且这个转化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教学中运用“同学们能运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求出34∶12=x∶49中x的值吗?”的提问,密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学习的策略,然后运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比例的课件 篇3

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设计

西华小学

王丽英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

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 2.选择题:

1.如果a = c÷b ,那么当 c 一定时,a和b 两种量( )。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 πd 中,如果c一定,π和 d( )。

①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 ③ 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 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 )对。

40:15= 60:χ ② 40χ=15×60 ③ 60χ=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 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 )一定,那么( )和( )成( )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 正、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元,乙种铅笔每支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多10页,可装订多少本?

解:设可装订χ本。

(30+10)χ=500×30 4 0χ= χ= χ=375 答:可装订375本。

2、比一比,想一想,每一组题中有什么不同, 你会列式吗? (1)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8天可以修完。实际前25天就修了2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实际需要多少天?

(2)修路队计划30天修路3750米,实际5天就修了750米,照这样几天就能完成?

五、拓展延伸 用正反两种比例解答:

1、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8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小时。实际小时行驶了3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实际需要几小时?

六、全课总结

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不管多么复杂,我们要紧扣正反比例的意义,从题中的定量入手,对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进行正确的判断。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除,则成正比例;定量等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乘,则成反比例。

七、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应用题

=K(一定) X×Y=K(一定) X和Y成正比例关系。 X和Y成反比例关系。

正y、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x第

一、分析:可分四步。 第一步:确定什么量是一定的。

第二步:相依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

第三步:找准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数。

第四步:解方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

二、设未知数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第

三、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第

四、检验并答题。

正反比例应用题(复习课)——教学反思

西华小学

王丽英

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这个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能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学会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同时学会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作为一节复习课,课前我首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本课内容进行了整合,自己设计了课件,一节课下来有很多感触: 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了以下几方面:

1、能强化正、反比例意义概念的复习,因为正反比例的意义所涉及的文字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以简化的概括让学生很容易就把两个意义的核心内容记牢。

2、重视知识间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杜绝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混乱的现象。

3、练习设计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巩固知识。

4、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回答问题,出现问题的根源所在,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5、课堂教学的连贯性较强,知识之间的衔接严密,教学层次之间过渡自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

课后,我反复回忆了本节课,发现也存在不足之处,

1.教学时没有让学生讨论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成什么比例,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2.教学时不注重情感交流,应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进表扬,充分让学生表现自己。

3.讲课节奏快,对差生辅导不到位。讨论的环节和交流的环节花费的时间少,抽的学生少,导致学生没有更好的掌握怎样从关键字眼上找正反比例的特征,因此有些学生不会判断。不会判断就不会列方程。 对于这节课的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克服缺点,不断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争取每节课都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例的课件 篇4

教学目的: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正比例。

3、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互相依赖的变量,谁来举例子说一说都有哪些?

2、在这些互相依赖的变量中,有一些互相依赖的变量之间有着共同之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们,看谁在这节课里表现得最好。

二、新授

1、请同学打开书19页,看第一题。

(1)读题

(2)指导看图,请同学看书上左边的图像,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3)请同学在书上把表格填完整

(4)学生汇报

(的表格和图像,想一想,哪个量是随着哪个量变化而变化的?怎么变化的?(正方形的周长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周长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的)再看(2)的表格与图像,哪个量随着哪个量是怎样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的)。

(6)看看这两个表格和图像,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么?(不一样,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也就是比值一定,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与边长的乘积,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的图像是一条曲线)

2、接着请同学看黑板,我们再来看第二题

(1)找一生读题 怎么求路程?路程=速度×时间

(2)请同学根据这个式子在书上把表格填完整

(3)对答案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相同

(相同,那么我们就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板书课题正比例)思考: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那么单价一定时,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和质量之间是什么关系?(正比例)

结合二三题的表格,谁来说说成正比例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两个变量,二是这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一定)(黑板板书两个条件)

(4)师:也就是说,一个量增加或者减少,另一个量也跟着增加或者减少,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之间成正比例

一句话: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之间成正比例(屏幕出示此句话)

5、用字母表示正比例式子

A、如果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那么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以怎么表示(表示为s=

B、如果用y和x表示两个变量,k表示他们的比值,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成正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么?黑板板书y=kx(k 一定)(板书此关系式)

师:现在你们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么?下面我要考考大家,看谁能顺利过关?

汇报:(不成正比例,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的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的岁数与爸爸的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变量)

(3)师小结:判断两个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不但要看一个量是否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还要看这两个变量的比值是不是一定,比值变了就不成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3、找一找生活中成正比里的例子。看谁想得多?

四、课堂总结

比例的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

3、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难点】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互动设计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当x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y,则称x为,y叫x的.

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当时,称为正比例函数.

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

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

(二)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

1.如图K-3-8,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三个点A(-4,-3),B(2m,y1),C(6m,y2),其中m>0.

(1)当y1-y2=4时,求m的值;

(2)过点B,C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两垂线相交于点D,点P在x轴上,若△PBD的面积是8,请写出点P的坐标(不需要写解答过程).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文练习

1.下面关于反比例函数y=-3x与y=3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其中一个函数的图象可由另一个函数的图象沿x轴或y轴翻折“复印”得到[

B.它们的图象都是轴对称图形

C.它们的图象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D.当x>0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都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

  • 比例的课件

    励志的句子小编专门整理了一些与“比例的课件”相关的资料,记得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方便下次查阅。老师们在开学前需要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每个人都必须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准备相应的教案课件。在编写教案时,需要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比例课件 11-17
  • 比和比例课件

    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搜集了“比和比例课件”的详细信息以便满足您的需求。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学生反应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调整和实现。祝你能够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所突破!...

    比例课件 09-01
  • 最新比大小课件模板

    教师会依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要点整合教案和课件,我们需要认真地编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在设计教案时,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如何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在经过慎重筛选后,励志的句子编辑给大家整理出了一份最新的“比大小课件”,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斟酌使用!...

  • 课件模板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要早早准备好每个教案的内容,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编写每个教案。教案是对课堂教学的详细规划,写教案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教案的目标要明确,要清楚知道本节课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教案的内容要有组织性,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和时间,以及教师和学生的...

  • 最新比例课件

    笔者经过认真阅读多篇文章,精选出“比例课件”作为本站的优秀文章,欢迎各位读者收藏本站并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为了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只要在上课前将教案和课件准备充分,就能打造出精品课程。因此,合理有效的教案和课件是打造精品课程的关键。...

    比例课件 05-19
  • 比例的应用课件

    接下来是励志的句子编辑为您整理的最新关于“比例的应用课件”的范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在开学前,老师们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因为教案是实施创造性教育和创新教学的必要条件之一。...

  • 超声课件模板

    老师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课件是少不了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教师需要把握教学重点来制定精细的教案,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励志的句子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超声课件”将会告诉您一些重要的知识,以下是我对某个话题的一些看法和感受供大家共同探讨和借鉴!...

    超声课件 07-19
  • 反比例课件(范例十二篇)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经常会需要使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反比例课件,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一、教学目标1、利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用函数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