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课堂读后感
课堂读后感(热门七篇)
课堂读后感 篇1

下午的读书沙龙活动把我带进了朱永新理想的六度教室。朱永新就“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什么样的课堂能让教师体验挑战,让学生享受学习?”这一问题,提出了他本人的“六度”观点:

一是参与:在理想的课堂中,学生可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不是个别尖子生的参与)、整个过程(不是一是的参与)和有效的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

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主张在普通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演讲和活动)时间不少于一般。有一次,也就是说,我们经常提到的师生互动,在时间上有明确的规定。学生参加(演讲和活动)的师间不少于一半。

反观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满堂灌、漠视学生的感受、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等现象普遍存在,认为完成了课堂教学预设的任务就等于学生掌握了全部内容。

第二,亲合力:在理想的课堂中,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交流和智慧交流。课堂上可能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也可能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积极性。情感课堂教学会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所以效率自然很高。

第三,自由:理想的课堂充满自由轻松的氛围。我们的课堂如战场,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

特别是,要求学生统一回答,不与教师交谈、争论,是违反自由原则的。但现在我们总认为,学生坐得好,纪律好,就能听得进去。当然这是上好课的前提。

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孩子不敢说啦。如何让学生喜欢在良好的氛围中交谈,是目前我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四是整合度: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这一问题,是新上岗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环节衔接不到位,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楚,教完了一节课后,自己问自己也不清楚本节课完成了怎样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能力得到了哪些提高等。

对于我来说深有体会。

五是练习度: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

查看更多>>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精选六篇)
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读后感【篇1】

这本书收录了吴飞的70多篇文章,每一篇都是他在课堂观察和反思后的教育思想。

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教语文,一直没想过自己是什么“法”,什么“式”,有人私下不无惋惜地说过“教到退休,好像没搞出自己的东西”,遗憾的是我从没自惭形秽,我至今仍然“停留在常识阶段”。读过吴非老师的好几本书,却不是因为他发明了这样法那样式的教学,而是他对课堂的观察,从人的角度的观察,我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喜欢他的原因。

对于今天的闹热而言,讲“常识”是不是很搞笑的一件事呢?不过,吴非的一些观点或看法会触动或伤害我的教育神经。

在序里,他说——“教师职业的趣味,可能在于比一般职业能更直接地观察人的成长轨迹,并在探索与磨砺中成为有智慧的人。”“功利的课堂和平庸的课堂同样无价值。学生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价值追求。

我们能看到,那些竭力不被世风压进平庸模子的教师,心中有‘人’的教师,他的自由思想会照亮教室里年轻的心。”那么我们又是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的职业趣味的呢?可能会用分数,用奖状里说明。

如果让我来说,我愿意选择与孩子交往的点滴片段,他们说的话,或者某一个举动,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才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呢?可能作为数学老师来说,进教室里满脑袋都是这节课的数学本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或者是解题技巧、思维过程等。

着本无可厚非,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一切背后的那个“人”,我们怎么去照亮他们的心呢?看看吴非老师的价值追求吧——“你的学生能凭诚实的劳动自立,操持家庭,养育子女,享受生活,成为合格的公民,这就是教育所要做的,这就是我一个教师的职业追求。”其实,这也应该是每位家长的追求。

“我在课上插了两句幽默,有人立刻笑了起来,有人三秒钟后笑起来,有人十秒钟之后才恍然大悟,也有人一直木然地看着大家……这就是差异,这种差异,极可能是在课外形成的。”这种现象我也遇到过,如果是两句幽默,我们可能不会放在心上。可是,如果将那两句幽默换成某个知识点,我们还会如此淡定吗?

恐怕会对那些“十秒之后才恍然大悟”和“木然看着大家”的人,报之以冷眼,或者着急的神情。在那一刻,差异教学几乎是空谈。

“我至今仍然不敢贸然起评价一名教师的课。看到专家用艰深的理论去评析一节课时,总是替他担心,怕他白说一场,更怕他说错什么;同时,我有担心开课老师没有自信,被专家评了一节课后,立

查看更多>>
最新课堂读后感(模板14篇)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读后感呢?当我们阅读一部作品时,若其中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流畅的文体能够深深吸引我们,那么我们就可以借此灵感来写一篇读后感。接下来,编辑整理了《课堂读后感》,希望你能够收藏本站,并关注我们的更新!

课堂读后感【篇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不期待我们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达到一种理想的境界。干国祥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便是这样一本好书。

理想课堂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即第一章所指之有效教学的基本框架,它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是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思”。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它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的“诗”。干老师他证实了这样一个真理:只要用心体察,任何一个汉字,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篇普通平凡的课文,因为系前人匠心所运,所以,都并非是平淡无奇的一堆文字,而是心灵的一次次运筹,是思维的一次次锤炼,是漫长字词史的又一次独特运用。

怎样构建我们的理想课堂?

一、理想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只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理想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而不只是教师呼风唤雨的场地;理想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美丽,而不必一切都遵循固定的线路;理想课堂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而给予火种的是一个个只有挑战性的问题。总而言之,理想课堂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破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对学生而言不见得是统一的、相互印证的,学生之所以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课堂之所以没有生机和活力,变得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与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相割裂不无关系。

教师在备课活动中,应仔细思考一下学生,在有关课本知识点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作为教学的铺垫,让学生从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可忽视学生的生命价值和活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建立宽松的课堂氛

查看更多>>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

对于“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这个主题,我们为您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与您的好友分享。生活中若能有一本伴随,日子必定不会那么辛苦。读作品的时候,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梦境之中。读后感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阅读体验和心得的方式。

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篇1】

作为教师队伍里的新人,刚工作不久的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吴中明老师的《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与方法》一书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从中收获的知识牵线的谈一谈我的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任何事情都越来越讲求效率高、效益大、效果佳,当今的教育教学也需要高效,而高效课堂就是要达到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的完成教与学的过程。然而,高效课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书本知识、教师和教学计划为基础的,即体现了教师以教学为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视理论、忽视实践的教学过程。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从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意识出发,既要学习又要高效。

有效课堂的四个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师在促进有效课堂的过程中学会重新分配时间,即在课堂上减去时间,在课前和课后加上时间。因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基础。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

上课就好比打仗,备课就好比战前的备战。《孔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研究战略。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博览群书,广泛采撷,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就像一只小鸟仅需要一点点空气,但必须拥抱整个天空。

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孔子说:教学要以材料为基础,所以方法要灵活多样,这是根据知识的难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决定的。

第二,高效课堂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即让学生乐于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将来的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中对学生的良好引导,以及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

查看更多>>
课堂读后感
课堂读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课堂读后感、精选课堂读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