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的句子 · 作文 · 文化长廊观后感
文化长廊观后感4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各种参考,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文化长廊观后感4篇,感谢您的参阅。

文化长廊观后感 篇1

“为做人而学习”是天华学院的校训,天华将“诚信、责任、”作为办学理念的核心,专注于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建设“修身苑”文化长廊正是基于学校的办学思想、历史使命和价值观念。“修身苑”是一条依水而建、气势恢宏、与天华整体仿古式建筑风格协调,带有江南古建筑特色的长廊。

它以亭台贯穿联系,仿古式花窗点缀其间,营造出了垂柳依依、碧波微漪、画栋雕梁、诗文满壁的文化氛围。当你走在斑驳的水泥路上,漫步其中,你会不由自主地陶醉于那一排排精心编排的招揽、优雅的设计和厚重的内涵。

早在开学的时候,我就听说了天华文化长廊,我很期待文化长廊的参观。在评论员的带领下,我踏进了梦想的文化长廊。“修身苑”不愧是天华学院一条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刚进入,我便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修身苑”亭台正中有一块***同志专门而题的匾额,字体清秀飘逸,充分展示了***同志深厚修养和艺术品味。“修身”取自于《大学》 中“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与校训“为做人而学习”相吻合。古语有云: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修养是根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自我修养。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塑造自己的心灵,自觉遵守礼仪和诚信,自信地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踏入正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长廊两侧墙壁上陈列的古今中外圣贤先哲关于如何做事做人的名言警句。它以修身养德为通论,以创业励志、勤学好问、孝敬感恩、诚实待人、热爱祖国、奉献社会为核心。 励志篇中说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告诫我们,面对挫折我们应该不怕吃苦,做事要持之以恒,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修生篇中告诫我们,要修身养性,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爱国篇通过一批爱国志士的事迹来勉励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奉献自己,努力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特长,为社会、国家付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总之,我们要保持认真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严谨的方法,要有探求真知的毅力,克服苦难,还要有矢志不渝的勇气,坚定的意志,捍卫真理的尊严。在参观爱国章的过程中,评论员介绍了爱国英雄

查看更多>>
学校文化长廊标语

1、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定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4、发扬体育精神,展示青春风采。

5、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6、迎评估,促发展;师生携手,再创辉。

7、自弃者,人莫救也。

8、用美妙的音符,编出灿烂的人生乐章。

9、学习科技,迎接挑战。

10、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

11、发展是兴团之基,服务是立团之本。

12、在风雨中飞翔的鸟才是勇敢的,顶着困难往前跑的人才是有出息的。

1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14、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15、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月,万事成蹉跎。

16、精益求精,善益求善。

17、天才是努力加勤奋。

18、评估是手段,建设是关键,发展是目的。

19、传承百年传统,发扬农院特色。

20、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21、母亲赋予了我们以灵魂和肉体,我就以我的灵肉来探索人生。

22、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关键的只有几步。

23、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5、用我的热情和真诚去赢得你的信任和宽容。

26、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7、独立思考,团结合作。

28、教育以育人为先,育人以育德为先。

29、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30、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31、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32、埋头读书,抬头做人。

33、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34、诚心待人,心心相印。

35、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技能是谋生的基础。

36、没有无德育的教育,没有无情感的管理。

37、播种文明,收获温馨。

38、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9、绽放一朵微笑,收获一分幸福。

40、做人诚为本,做事实为基。

41、巩固阶段成果,抓紧整改建设,推动学校发展。

42、德为基,实为魂,勤为根。

43、学会生活,学会健体。

44、校园风景线,大家来共建。

45、不读清华不肯休,我心一片磁针石。

46、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互相支持。

47、校园花木不堪折,好景留给大家赏。

4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9、博览群书何其好也,共育英才不亦乐乎。

50、谦让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胸怀的象征。

51、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2、自发自主方自由,共抓共管促共赢。

5

查看更多>>
河西走廊观后感收藏

请过目励志的句子编辑特别编写的“河西走廊观后感”。看电视剧和电影是我们能够放松大脑的一种绝佳方式,而且在观影完毕后,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到许多人生智慧。因此,我们需要用心去品味作品内涵所蕴含的深意。在写观后感时,一定要避免只是简单地事无巨细地叙述剧情,或者泛泛而论地评价。如今,或许你正在面临着对这部作品的观后感毫无头绪的窘境,对吗?

河西走廊观后感【篇1】

在河西走廊,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五胡乱华期间反哺中原的儒家文化,隋炀帝杨广时期万国来朝盛会,儒家和佛教交汇形成的璀璨辉煌的石窟,都始于公元前138年张骞踏出长安城的那一步。

恶劣的自然条件、流匪、战乱、疾病等,路途之艰辛非我辈之人想象。曾有幸前往甘肃兰州一趟,气候干燥、粗犷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领略了黄河沿岸热闹非凡,尝到了正宗的兰州拉面,沉醉于兰州博物馆之丰富,佛教艺术之璀璨令我惊讶。再回过头来看《河西走廊》,解答佛教璀璨发展的脉络。

《河西走廊》以时间朝代为线,以人物为风骨,以内容事件为血肉,勾勒出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在河西走廊,那些留下姓名文人武将,那些辛苦奉献的无名百姓,不管是名利、欲望、奉献,都成为了丝绸之路的养分。令我苦笑的是,河西走廊在北宋、南宋时期没有一丝介绍。在元朝之后,河西走廊渐渐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恢复战略地位。因此,特别欣赏汉唐之间河西走廊的发展,留下一点思考痕迹,留作纪念。

“人人”都有出场的时间,或早或晚,“人人”是否有你我?

张骞、刘昞、鸠摩罗什,这些皆是有信仰的人,苦难时不怨天尤人,而是耐得住寂寞潜心致“学”。史书记载寥寥数笔功绩,一笔一墨皆是悠悠岁月修行,由背后血泪抒写而成。回想起儿时课堂时的不以为意,如今再回数二十多年求学,单单念起他们的名字都令我感受沉甸甸的分量和惭愧。

近三十载岁月,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不论艰难险阻,斗转星移,这大概就是人生的浪漫所在。张骞、刘昞、鸠摩罗什、唐朝敦煌壁画李工......,在自己人生道路中,“人人”皆有出场的时机,耐心沉淀自己,为“浪漫”寻找一片净土。

至于“人人”是否有你我?答案自在脚下。

河西走廊观后感【篇2】

央视用一部大气磅礴、画面精良的纪录片,将河西走廊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以不同于以往的形式演绎出来,展现给我们的是鲜活的历史。十集的纪录片,每一集都舍不得跳过片头,总感觉那满天的繁星是历史

查看更多>>
文化观后感精华

接下来是励志的句子用心为您准备的“文化观后感”。电影观赏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知识,同时还具有启发作用。观影后的感受能够通过观后感表达出来,它是我们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态度写成的文章。这篇文章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欢迎品味!

文化观后感(篇1)

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在【语言与文化】下编这部分,一开头就开始讲明了字与文化的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字,没有了文字文化也会慢慢失去传承。

作者的态度可以在这本书中清晰地找到:在文化的汽车里,汉字只是外壳,是轮子,不是引擎,不是方向盘。或许通过这一点我可以猜出,笔者的想法是,文字是载体,文化是核心,也就是说,文字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

感觉就像文字是文化的附庸。

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作者的陈述中也能感觉到的是文字是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和语言、绘画、**一样,将文化这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以一种其他人可以轻易接收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像女书,就像各个民族的文字。书中所提到的女书的形成,就和当时妇女的生活息息相关,她们不能通过和男性一样的方式——上学读书——来学***这种书面的表达方式,可是她们又需要向远方的人倾诉,那时又没有传音的物件,于是女书这种表达方式就出现了,它的出现解决了当时妇女对于向他人倾诉而又无法传达的问题,其实进一步说,就是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依然希望能和男性一样拥有倾诉和争取幸福的权力。

各民族的文字同样也是反映了各自的生活情况,特别是文字还停留在象形文字的时候,放牧民族的文字多是出现牛羊,农耕民族的文字多是出现土地,放牧民族文字更形象,农耕民族文字更规矩——或许是当时游牧民族的社会结构简单,条文和规矩更少,人们的生活更加自由和简单,而农耕民族更多的是集权制度,人们生活在规矩方圆中,这种情况在文字中就反映了出来。

文化在文本中不仅会通过文本的结构来表达,还会通过文本的排列来表达,这就是我们的句子。在句子中,诗句反映的似乎更加明显,就像作者引用的一句“取之于心而注之于手”,对于一首诗而言,取的是一个人的“心”,而对于众多的诗篇来说,取的就是跨越了一大个时代的文化的“心”。就像在《诗经》中一样,我们经常能读到的词大多是拟声词、仿拟词和一些奇怪的词。

可这些生僻字所代表的事物却简单明了,就像“瀌瀌”拟雨雾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闻其声而知其意。

它简单

查看更多>>
文化长廊观后感
文化长廊观后感专题给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有关文化长廊观后感、精选文化长廊观后感等,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并收藏本栏目。 更新时间:2023/12/17